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宁安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docx
-
资源ID:76507366
资源大小:29.1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宁安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渲染(xun) 滞碍(zhì) 踌躇(chú) 味同嚼蜡(jiáo)B盘桓(huán) 虐待(nuè) 桥堍(tù) 浮光掠影(lüè)C侦缉(j) 径自(jìn) 诡谲(jué) 铢两悉称(zh)D拘泥(ní) 拾掇(du) 诘难(jié) 孜孜不倦(z)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仆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B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C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D前腿劈开,浑身发抖一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班。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渔家傲·秋思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遇其叱咄 或异二者之为B穷冬烈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大雪深数尺 数月之后D色愈恭,礼愈至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2翻译下列句子。(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一篇赠序,本文夹叙夹议,其目的在于体现作者虚心求学、诲人不倦、教导后备的可贵品质。B本文记述了作者成年之后求学的艰苦,先写了物质的匮乏,再写了求师的不易,之后描写了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求学的具体情形。C本文中作者将自己的“嗜学”和同舍生的“用心于学”相比较,形成反比,从而突出强调了作者勤苦求学、专心治学的形象。D本文人物描写生动形象,“未尝稍降辞色”写出先生的严厉,“被”“戴”“腰”等动词连用,着力勾画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4选文和【链接材料】都是前辈写给后学者的赠文,两文读来均无说教之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链接材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未三十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足下:敬称,您。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十五:十分之五。衰懦:衰弱怯懦。依归:依靠。日力:岁月。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姜仲华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选自时文选粹)1第5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2第3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3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选自孔孟论学习)4阅读文中议论举西游记中的唐僧,结合原著的阅读回答问题。(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2)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唐僧很没有主见,而且很软弱。由于自己能力不够,看问题显得片面,却很固执,不肯听别人的意见,迂腐又胆小。正方:五、诗歌鉴赏(共5分)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反映了秋瑾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束缚中的苦闷彷徨,折射出她参加革命前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B“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句意,表达救国救民志向。C“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写顽强的旧势力要“我”做贵妇人,但自己不屑过那样的生活。D“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承上启下,回顾生平,写出自己的“侠气”。2下阕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列选项中对各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C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D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作者渴望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六、语言表达(共10分)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脍炙人口,有些同学总是把“汗青”误写为“汉青”。下面提供的历史素材中哪三句话最能言简意赅地解释为什么要写为“汗青”?_(填写句子序号)战国魏晋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是竹简,竹简的制作材料是竹片。我国多地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竹简,其中居延出土了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为了便于书写并避免虫蛀,要用火烘烤青竹片使水分如汗渗出,故称“汗青”。除竹简外,还有木简和“牍”,“牍”的外形比“简”更宽更厚一些。竹简常用于书写经典、记载史传,因此“汗青”多用来借指“史册”。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同学们,你们心中一定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吧。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