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瑞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docx
-
资源ID:76507507
资源大小:28.2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瑞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简陋(lòu) 轮廓(gu)闪耀(yào) 寂静(jì)B愉快(yú) 草垫(diàn)骤雨(zhòu) 幼稚(zhì)C燥热(zào) 厌烦(fán)冻僵(jing) 炽热(zh)D窒息(zhì) 酸渍(zì)踱着(dù) 猝至(cù)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崎岖 尴尬 诚慌诚恐 郁郁寡欢B器宇 侏儒 广袤无垠 粗制烂造C平庸 犀利 颔首低眉 藏污纳垢D摧毁 忧郁 正襟威坐 暗然失色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看过这场惊心动魄的电影,同学们都懂得了生命的可贵。B这些年,毒大米等食品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蔓延之势锐不可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C在戈壁滩上,我们修建了第一批厂房,这真是白手起家,平地楼台。D第十三车队工作一丝不苟,车辆的每一个小毛病,随时发现,随时修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B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了“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C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多,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D据调查,有高达78%的用户在“阿里腾讯要开银行,你会不会去存钱”的问题上给予了明确的答案,这表明试点民营银行有着广泛的认可度。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报君黄金台上意,_。(李贺雁门太守行)(2)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3)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4)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5)然后知生于忧患,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日:“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注释】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酤: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再:同“在过:苏轼的小儿子。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B放杖而笑 学而不思则罔C盖竹柏影也 盖自笑也D相与步于中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归舍已三鼓矣。3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C【甲】文“遂”和“亦”字点出作者与张怀民二人的趣味相投、心有灵犀,【乙】文“步”、“入”、“历”三个动词连用写出了苏轼夜游时脚步匆匆,走马观花。D【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4一代文豪,小文信笔写来,既饶有情趣,又寓理于事,传达作者复杂微妙的感受。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千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婆”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1文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2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改为“这是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3对上面文段内容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第段最后两句概括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坚强、倔强和不折不挠。B第段是一个简洁的过渡段,作者点出了白杨树,既是对上文“惊叫”的补叙,也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C第段中“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一句,变扬为抑,否定的是好女子,但肯定的却是“伟丈夫”。以此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D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4请简析第段中的四个反问排比句,是怎样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六、语言表达(共10分)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2)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4)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七、作文(共40分)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人生如登山,或许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要求:根据你的理解和思考,选好角度,自拟题目,扣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