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安陆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考试题.docx
-
资源ID:76509980
资源大小:35.7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安陆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马(xiàn) 骈死(pián)B粟(lì) 槽枥(cáolì)C食马者(shí) 执策(cè)D才美不外见(jiàn) 邪(yé)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萌发 翩然 物侯 孕育B纬度 盘旋 彗星 岛屿C迁徒 衍射 雾霭 缄默D沼泽 沙砾 既使 帷幕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当年的情景又历历在目地浮现在他的眼前B大风朔雪冰冻接踵而至,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一片冰川期降临的预兆C泰山悠久的历史背景,深邃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名人墨客纷至沓来,朝山览胜D宾利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派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B这腰鼓,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却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C我家今年收入近5万元左右,比起去年来可是强多了。D通过观看腰鼓表演,使我领略到了陕西汉子的豪迈激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夜阑卧听风吹雨,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非淡泊无以明志,_。(诸葛亮诫子书)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我们学习要按时复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论语>十二章)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文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心思),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佛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池塘)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指罪孽)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烦恼)自落,表里翛然(脩xio然:自由超脱的样子),无所附丽(依附),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苏轼安国寺记节选)【注释】本文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政敌迫害被贬到湖北黄州时所写的一片抒情表意的文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日光下澈(2)凄神寒骨(3)旦往而暮还者(4)间一、二日辄往(5)卒谢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得城南佛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3甲文和乙文的作者有什么共同的人生遭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B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从侧面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C乙文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安国寺周边的景观,表现了自己去寺中读经思过的感慨。D乙文第一段交代了来安国寺的原因:因为得罪了皇帝,皇帝贬他到安国寺来自省反思。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孤独的老乡夏 阳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没干吗呀。”“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我我在找人。”“找谁?”“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情节主要事件开端小吴找老乡被盘问。发展(1)高潮(2)结局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2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怀疑 ( )( )认同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 他总是一脸黯然。4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5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赏析画线诗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六、语言表达(共10分)填空(每格限填一字)。(1)手_黄土我不放。(2)双手_定宝塔山。(3)毛主席_上了天安门!(4)一头_在亲人怀(5)紧紧儿_在心窝上。七、作文(共40分)写作。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作。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作文素材。题目一: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我们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我们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我们学会关心,懂得感恩请以“与 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题目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丰富,习惯的养成,技能的提升,阅历的增长以及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天长日久的坚持与积累。请以“积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