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测试题.docx
-
资源ID:76511240
资源大小:27.7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鄂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驰骋(chng) 肩扛(káng) 颠簸(b) 怒不可遏(è)B潺潺(chán) 霎时(shà) 蠕动(rú) 目眩神迷(xuàn)C演绎(yì) 眺望(tiào) 皑皑(ái) 气喘吁吁(yú)D迂回(y) 穹顶(qióng) 俯瞰(kàn) 纷至沓来(tà)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霎时 酝酿 推推搡搡 络绎不绝B寒噤 蠕动 酒气醺醺 熠熠烁烁C黧黑 虔诚 瞬息万变 纷至踏来D雾霭 霹雳 气喘吁吁 潺潺成溪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后来居上。B现在有些国家干部,不求廉洁奉公,只讲礼尚往来。C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D看着他走路的样子,大家都忍俊不禁,甚至有两个笑得前仰后合。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B6月5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子曰:“敏而好学,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芳草鲜美,_。(陶渊明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布:颁布,公布。於:同“于”。卒:终于。嗣:继承。刑:处罚。傅:老师。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秦民大说( )(2)有一人徙之(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故/外户/而不闭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3翻译下面的句子。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4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被压扁的沙子,回答问题。被压扁的沙子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采用了_的说明顺序。2第段文字中加点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第段文字运用了_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_。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全篇刻画的是芦苇、霜露、秋水、“伊人”所在和男主人公寻求的动态,写景抒情熔于一炉。B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与赞叹,描画出一个令人神往的空灵缥缈的意境。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D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加点的词语。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溪行( ),忘路之( )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 )之( )。复前( )行,欲穷( )其林。林尽水源( ),便得( )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 )交通( ),鸡犬相( )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 )去( )。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 )外人道( )也。”既( )出,得( )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之( )。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 )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未果( ),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清晨到黄昏,黎明到深夜,每一天,时间的长短都一样。同样的一天,可能因心境的不同而变得短暂或漫长:或是因为欢欣愉悦、沉醉专注、依依不舍,这一天似乎转瞬即逝;或是因为担忧牵挂、百无聊赖、翘首以待,这一天让人度日如年。无论感觉过得快还是慢,每一天都在生命里,不可替代。请以“这一天过得真_”为题,从“快”与“慢”中任选其一填在标题横线处,使标题完整,写一篇60065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与要求:注意写作内容的时间段,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充分表现某种心理状态及缘由;请勿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文中勿出现真实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