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津市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评估试卷.docx
-
资源ID:76513610
资源大小:28.4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津市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评估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虫蚋(ruì) 曝晒(bào) 罅隙(xià)B空壳(qiào) 开辟(pì) 喧嚣(xio)C挖掘(jué) 鱼鳍(qí) 储藏(ch)D车辙(zhé) 竭力(jié) 孵化(fú)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锤炼 飓风 苔痕 坦荡如砥B吆唤 交卸 肆意 潜滋暗长C赋闲 星辰 狼藉 张目接舌D踌躇 荫蔽 震颤 深不可测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B楼房鳞次栉比,街道平坦宽阔,这是临沂市城区的美好景象。C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伪和骄傲。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低碳环保,大大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与出游。B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2015届辽宁营口中考)文言诗文填空。(1)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2)与君离别意,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辛苦遭逢起一经,_。(文天祥过零丁洋)(4)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5)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纪昀河中石兽)(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摹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愿望的句子是:_,_。(8)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_,_。(9)全民阅读工程在某市全面启动之后,机关、学校、机场、车站等企事业单位建设千家阅读窗口,那景象真可谓“_,_”。(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空)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三峡和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此石经始禹凿,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孟门山)注:悸惊动。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鼓鼓荡。浚(jùn)波大的波浪。迄到,至。慎子慎到,战国时期,法家创始人之一。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 素气云浮B哀转久绝 猿则百叫无绝C其水尚奔浪万寻 猛浪若奔D古之人有言 实是欲界之仙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3在【乙】文中找出与【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作手法相同的一句抄写下来,并分析其作用。4苏轼新滩这首诗描写了自然景物之美,其中一句与文中“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的内容相近。下面与文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A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B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C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D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白杨礼赞茅 盾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1文段中写出高原辽阔的四字词语是_,写出高原平坦的四字词语是_。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的画线句。3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用原文回答)4文中和“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_”,就赞美白杨树来看,这是采用了下列写法中的( )A.欲抑先扬; B.对比烘托; C.欲扬先抑; D.反衬照应。5简析四个反问排比句,是如何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各项中对诗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的“望”字既指望见山河破败,城春草深;又表明作者渴望国家安定,家人团聚。B首联写春望所见,描写了国家灭亡,都城荒草丛生的满目凄然之景象。C颔联移情于物,运用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感伤离别的感情。D颈联“三月”表明离家时间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思家念亲之情。2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一位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下联,请结合下面的资料对出上联。(宽对即可)司马迁为李陵事上奏武帝,获罪下狱,受腐刑。他受到如此奇耻大辱,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为中书令,继续写作,终于完成史记。上联:_下联:周亚夫恪尽职守扬军威七、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生活中少不了你”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