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试卷.docx
-
资源ID:76516000
资源大小:28.7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提升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佛门(fú) 蜩翼(tiáo) 哭丧着脸(sàng)B禅师(chán) 旁骛(wù) 强聒不舍(gu)C赦免(shè) 亵渎(xièdú) 言不及义(jí)D调和(tiáo hé) 妄想(wàng) 旁征博引(bó)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停滞/繁植 作揖/编辑 执拗/忸怩作态 天骄/矫揉造作B发怔/征引 撩逗/撩起 愧赧/赫赫有名 灌溉/慷慨大方C鲁钝/遁词 促狭/海峡 扑倒/前仆后继 墨守/默默无闻D恪守/洛阳 阴霾/埋头 重叠/郑重其事 拜谒/歇斯底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家的作品,言辞脱口而出,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B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C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D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就能真正受益。B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C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D为了避免城市供水不再紧张,市政府决定从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温庭筠商山早行(1)_,客行悲故乡。(2)鸡声茅店月,_。(3)_,枳花明驿墙。(4)因思杜陵梦,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A环滁/皆山也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下列对句子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句意: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的人在出游。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句意:容颜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句意:醉了能享受饮酒的乐趣,醒了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人,就是太守啊。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骈句,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B本文用了21个“也”字,却毫无重复之感,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C文章写景、写人都能抓住特征,山间朝暮、四时之美景、太守醺然之醉态恍若图画呈现在眼前,精练而又形象。D本文的语言高度概括,内涵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为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B第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C本文除第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买,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故乡)1“我”回故乡,明知道闰土这几天会来,但一见面,为什么“非常出惊”?2闰土见到我为什么“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3闰土从曾经的活泼勇敢变成了眼前的沉默木讷,作者写了哪些变化?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甲、乙两首词作,完成下面小题【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定风波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下列对甲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是指人的移动,暗示辗转难眠,“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深。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转入怀人,表面上似是埋怨月亮,实际上写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及不能团圆的惆怅。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2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仿照例句填空,使句子完整。千里长堤溃于小小蚁穴,全盘棋局毁于一着不慎,“小”可以毁掉“大”。_,_,“小”可以变成“大”。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英雄”的解释之一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英雄,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请以“英雄”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