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酒泉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卷.docx
-
资源ID:76518346
资源大小:27.8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甘肃省酒泉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提分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游弋(yì) 坍塌(tn) 亵渎(xiè) 强聒不舍(gu)B惊骇(hài) 禅师(chán) 积攒(zn) 自吹自擂(li)C汲取(jí) 麾下(hu) 宽宥(yu) 自惭形秽(huì)D瞥见(bi) 广袤(mào) 旁骛(wù) 相得益彰(zhng)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带挈 浑家 腆着 惟惟连声B商酌 膏药 侥辛 不省人事C轩敞 桑梓 磕头 连登黄甲D皂靴 跌倒 攀谈 谨俱贺仪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逢年过节,正常的往来无可厚非。一个问候的电话,一段祝福的短信,就可以沟通与亲朋的情感。B夜幕下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三江风雨桥流光溢彩,格外亮丽。C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引领互联网大潮,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人物。D在人的各种素质能力中,身体素质是第一位的,离开身体素质来谈其他的素质是舍本逐末。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B为了优化出行环境,交通部门加快了黄河沿岸道路改造的速度和规模。C截至目前,阿坝州光伏项目已并网超过15万千瓦左右。D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混双冰壶循环赛中,中国组合先后遭遇两连败,令热爱这项项目的观众非常深感意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欲为圣明除弊事,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以“_,_”两句对偶来宽慰,表现了他达观的处事态度,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4)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亢砀,天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壶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歌终忽寤,赞之,寻复鼾齁。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高舂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选自张岱庞公池)【注释】凉簟(diàn):凉席。小傒:奴仆。嗒(d)热:悄悄地。:同“含糊”。黑甜:黑甜香,即睡梦。高舂(chng):指太阳高高升起。1解释下列句于中的加点词。(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 (2)寻复鼾齁_2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于断句。(限断两处)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3乙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请参考示例,为文中画线的语句作批注。示例: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原句: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批注:_4张岱在庞公池赏月,在湖心亭看雪,两次“夜游”的心境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的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4第段中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5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用现代汉语写出题目的意思。2诗人认为侄孙韩湘前来的目的是_。3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心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结合语境,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为意思相同的现代用语。(1)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2)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棍。( )(3)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4)胡屠户再三不安道:“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 )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