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试卷.docx
-
资源ID:76518902
资源大小:29.0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焚身(fén) 神龛(hé) 犬吠(fèi) 斡旋(wò)B皎洁(jio) 施粥(zhu) 锵然(jing) 官衔(xián)C争讼(sòng) 领域(yù) 鹦鹉(yng) 可悯(mn)D联珑(lng) 磷火(lín) 姊妹(z) 褪色(tuì)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晶盈 流淌 顺水推舟B映照 掌故 五彩斑澜C跌落 堤坝 目眩神迷D黎明 掠过 白须捶胸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B传统文化节日是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C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上拖泥带水的。D“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修编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相传。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B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C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默写。(1)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2)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3)钱塘湖春行中,“_,_”两句通过对莺、燕的动态的描写,将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诗句是:_,_。(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神来之笔“_,_”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柳 陌 明祁彪佳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 ,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耳。此主人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注】豳圃:bn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飔:s风。裾:j衣服的大襟。桡:ráo与下文的“棹zhào”都指船桨。主人:作者自称。无不率尔休畅矣:无处不令人感到轻松愉快。1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请解释“落英缤纷”在文中的意思。(2)记承天寺夜游中用“藻荇交横”来形容什么的?乙文化用此词为“藻荇交横”可以反映出堤外水有什么特点?2对“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两堤之间,有如开裂的屏风,得到张灵墟的一本书叫做“柳陌”。B在两堤之间,有如排列着的屏风的,由张灵墟书写的“柳陌”。C在两堤之间,有如开裂的屏风,由张灵墟书写的“柳陌”。D在两堤之间,有如排列着的屏风的,得到张灵墟的一本书叫做“柳陌”。3断句。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4下面对【甲】文中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死后朝廷追赠谥号“靖节先生”。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写法上常常是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C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D本文采用“虚景实写,实中有虚”写法,既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力量。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6【乙】文提到“不失彭泽家风”,指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风貌,请结合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分析陶渊明向往怎样的生活风貌?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人生志趣?归园田居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灯笼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父亲总是有求必应。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过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图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笔送给他。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合高挂起了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本文围绕“父亲”和“灯笼”写了哪些事情。_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_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的理解。4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的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小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甲】【乙】两首送别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请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明两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表达内心情感的。六、语言表达(共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很吝啬的人,家里来了客人,他对客人说:“家里不富裕,离集市又很远,中午我们就吃点菜叶将就一下吧。”客人听了大笑,说:“老兄不必客气,家里没肉没关系,我来的时候骑了一头驴,我们把那驴杀了吃驴肉下酒多好!”主人说:“这多不好意思啊!再说了,把驴杀了,您骑什么回去啊?”客人指着庭院里的一群鸡说:“没关系,我骑着鸡回去就行了。”客人最后一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七、作文(共40分)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