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凌源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docx
-
资源ID:76519309
资源大小:28.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凌源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鸣咽(yè) 蜷曲(jun) 道谦(qiàn)B惊惶(huáng) 澎湃(péng) 咀嚼(jué)C悬崖(yá) 闪铄(shuò) 篱笆(lí)D欺诲(w) 点缀(zhuì) 酣睡(hn)2、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朦胧眩目寒暄仓皇失措B累赘伶俐辩论不计其数C蹒跚躬行抱歉唉声叹气D咀嚼生蔬执拗颠沛流离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B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要去竞选班长。”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D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不仅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乐于帮助其他人,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B“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托住小生命,是近年来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C日本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核泄漏带来的严重污染,依赖于科学技术及政府的重视。D通过音乐名人高晓松案醉驾入刑的宣判执行,使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3)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突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御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敦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成现代汉语。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详写了吕蒙学习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通过吕蒙的惊人长进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B本文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C本文善于运用对比,通过“蒙辞以军中多务”与“蒙乃始就学”对比,表现了孙权劝学的成功。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心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回望钱学森卞毓方有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中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是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学子!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黑板上写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作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天才绝对出自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个假日的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整栋楼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什么都得管。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这些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更加令人喜爱。(有删改)1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括。2“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使用“欣赏”这个词语?3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后来却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5文章第段写道:“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谈谈你从文中钱学森的那几句“老实话”中获得了什么启示。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中“洛城”交代地点,“春夜”点出季节以及具体时间。B首句描写深夜时分,诗人难于成眠,忽闻笛声,触动诗人的情怀。C次句运用比喻手法,极写夜之静、笛之悠,反衬诗人悠闲的心境。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人民网有这样一则标题新闻:当年红军长征路上“险”如今瑶胞手中致富“源”“老山界”成为广西旅游热点老山界变了!险峻的山峦已修通了公路,当年贫穷的瑶族等少数民族已阔步走上了致富之路,当年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已成为森林旅游的热点地区。读了上面的内容,你有何感想?七、作文(共40分)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有自己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积聚!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6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