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试题.docx
-
资源ID:76519569
资源大小:26.5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石桥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xí) 推敲(qio) 根深蒂固(dì)B素材(sù) 创意(chuàng) 孜孜不倦(zh)C恭喜(gng) 模式(mú) 不言而喻(yù)D渊博(yun) 关键(jiàn) 锲而不舍(qiè)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繁殖 锻练 轻而易举 自暴自弃B妨碍 喧哗 不足为剧 腐草为萤C究竟 懦夫 随机应变 走头无路D积淀 停滞 持之以恒 疲惫不堪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四书”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它们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B鲁迅,字豫才,本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C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和“落英缤纷”都出自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D陶行知,我国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回到家,她就迫不及待地急着想去洗个脸。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调查,仔细研究,切不可掉以轻心。C多读多写是正确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D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关注细节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诗句默写。(1)沁园春·雪一词中描写想象景色的句子是:_(2)我爱这土地中直接抒情表达主题的句子是:_(3)余光中的乡愁中把故乡之思升华为家国之思的句子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甲】诗是作者刘禹锡写给友人_(人名)的回赠之作,并以“_”自比。【乙】文记录了作者_(人名)贬官黄州期间的生活片段,自称“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向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根据上面的诗文,填写下表。篇目作者自我排遣的方式作者相同的生活态度【甲】喝酒振奋精神_【乙】_4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交代了被贬的时间和地点;【乙】文先记叙,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甲】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乙】文融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表达了复杂微妙的心境。C【甲】诗和【乙】文都写于作者被贬之后,字里行间饱含了辛酸和悲凉。D【甲】诗和【乙】文都抒发了真挚的情感,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的共勉。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怎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2第段是如何进行论证的?3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第段的论据?为什么?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选择灯丝材料的实验过程中,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不气馁,终于找到了亮度大、耐热程度好的钨作为灯丝。此后电灯便成了千家万户的“光明使者”。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对于小明的推荐,有同学认为“少不读水浒”。于是九4班开展了“水浒传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辩论。请你结合书本的内容和阅读体会,谈谈你的看法。七、作文(共40分)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