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凌海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docx
-
资源ID:76519683
资源大小:28.1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凌海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 竹篾(miè) 菌子(jùn) 悲天悯人(mn)B累赘(léi) 喷香(pèn) 鸿儒(rú) 颠沛流离(pèi)C别扭(biè) 折损(shé) 案牍(dú) 鲜为人知(xin)D露宿(lù) 圣贤(shèng) 西蜀(sh) 诲人不倦(hu)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哆嗦 赤裸 淅沥 垂垂幕老B猥琐 褪尽 遗憾 察颜观色C凝望 涉足 幽寂 零仃D延绵 刹那 嫁接 恍然3、下列语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提高技艺。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B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C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们坚信,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上,中华民族一定能够书写新的史诗、创造新的奇迹。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陋室铭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D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2下面各句中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C爱莲说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作者善于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使之相得益彰。D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怒从黄河来蒋建伟清瘦、苍凉,即使是一棵,也在努力高举着一团白亮亮的雪花,一路裹挟着黄河的怒气它们如同燃烧的白火焰,撕咬着,拼生赴死,奔向大海终于,下起了一场大雪。在寒冷中,它们一棵紧挨一棵,一朵雪花开在另一团雪花里,一种倔强生发出另一种倔强,一群群、一群群在黄河口站着,一言不发地站着,站成了一股股排山倒海的雪浪看哪,那寒风中呼啦啦怒放的芦花,那大批向东、大雪一样咆哮的芦苇荡!芦苇荡的美,不只春夏时节,更在于晚秋的芦花。当所有的寒冷挥师南下,气温一天比一天凉,百花缓慢地谢了,谢到最后,只剩下了这一种花。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风,往风的旋涡中心刮,越刮越毒。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被刮乱了,我们像一个个棋子似的,在船的甲板上弹跳不止。游船属于中型船,有马达,客舱可乘坐50人,顶上的一棚,为特殊加厚钢板,听说上头是一处小型观景台。我们兴奋着爬上去,看黄河入海。滩涂之上,野生的芦苇随处冒出来,每一棵,都高举着雪花一样白的花,不分东西南北地盛开着、怒放着,大风刮过,就像下大雪一样,好家伙,一下子就是15万公顷。尤其,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数不尽的芦花见证了黄河入海时那动人的一瞬: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在这个地方,大海把宽容留下,黄河把野性留下。芦花的母性,这个时候也显现了出来:它们,婷而不媚,挺而不屈,寒而不冷。船颠簸摇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大风再那么一刮,谁都会担心自己一不小心被风刮跑了。我牢牢抓住白色的铁栏杆,迎着大风呼吸,和旁边的朋友高声说着话,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能借助眼神、手势以及肢体许多的夸张动作,努力想告诉对方什么,想听到对方的一些什么,哪怕是哪怕一场徒劳。我们此行,是去看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感受一下大海的大和黄河的黄,可是,风多么大呀,黑蒙蒙、灰蒙蒙的水色之中,黑色和灰色倒成了主导,哪里有黄?哪里有蓝呢?不,我分明看到了另一副壮烈的面孔,那是至死都在愤怒中煎熬、不甘、不屈的黄河!连大海都敢冲撞的黄河!那河道,那怒吼,那九曲十八弯,那退潮后的河底的龙脊,是铁了心的牛,是犟了性的驴,使出了浑身上下的劲儿,一股股,一阵阵,一声声,一天天,一年年,后浪追赶着前浪,一股脑儿朝前冲冲!这充满血性、义气的一个字,是黄河的秉性,中国人的秉性!船开始“哒哒哒”着调头、回返,想必船老板看这鬼天气也悻悻然,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很多游客却盼望着好天气能突然出现,船老板回心转意。虽一个个满脸的遗憾,却不肯下到船舱里去,想一想世上的事情,哪有那么多的奇迹发生呢?等了半晌,终究没个什么结果,渐渐地,人群开始稀了,不似刚才那般肩擦肩、脸碰脸了,有人开始下去了,接下来是第二三四五个,直到我猛一抬头,发现只剩下我们一行的五个人了。其中的一个朋友,穿西装、打领带、皮鞋贼亮,他拎了一部专业相机凑过来,也不说话,径自盯着我的脸,5秒钟,想从中寻找出一种遗憾的感觉来,因为他们都来自当地,只我一个外地人,外地人看不到入海的黄河,难道不遗憾得要死?不过很抱歉,他连哪怕一丝也没有找出,后来自己偷偷藏起了尴尬的眼神,仓皇之间丢下我。其实,他不知道我此行的最大收获我看到了一条喝醉了酒的黄河、咽下血牙的黄河、发了怒的黄河、冲向大海的黄河!他更不知道,正是因了黄河的这种野性,这种大气磅礴的怒气,繁衍出了一片片野性的芦苇荡,凝结成一个民族的血性这一刻,我多想指着黄河口那么多浩瀚的芦花,把它们骨子里的东西一点一点讲给他听。从大河到大海,从一个烈女子般的芦花到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一路上,到处都在飘飞着芦花大雪,为什么芦花会如此不惧生死?为什么野生的力量会如此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答案只有一个:“怒从黄河来!”(选自2014年4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并联系标题和结尾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两方面的“怒”。2阅读第段,简要概括作者此行观景的“遗憾”和“收获”分别是什么。3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黄河水裹挟着大量黄色的泥沙奔腾向东,迎面冲向一排排隆隆作响的蓝色海浪,蓝色几欲要抱住黄色,黄色不停地向蓝色发泄着怒火,一个劲拼命挣扎,直到渐渐失去了力量(词语锤炼)(2)风起一刹那,全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雪的天堂,那么美,那么纯,那么亲!(修辞手法)4第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风?有什么作用?5联系课文黄河颂,谈谈芦花骨子里蕴含着我们民族怎样的伟大精神。附录: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五、诗歌鉴赏(共5分)按要求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作简要分析。(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六、语言表达(共10分)文章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的情节?七、作文(共40分)请将下面这首诗改写为一篇写景短文。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1)不改变主要内容及诗人表达的情感。(2)不逐句翻译,尽量发挥想象,适当增添必要细节。(3)字数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