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提分题.docx
-
资源ID:76522309
资源大小:27.7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瞥见(pi) 感慨(ki) 亵渎(xiè) 间不容发(jiàn)B劫掠(jié) 琉璃(liú) 汲取(jí) 恪尽职守(kè)C旁骛(wù) 强聒(gu) 摇曳(yè) 随声附和(hé)D踌躇(chóu) 造诣(zh) 惊骇(hài) 敬业乐群(lè)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怒人怨 形影不离 垂头丧气 脖然大怒B礼贤下士 眉开眼笑 枯躁乏味 崇山峻岭C天伦之乐 断壁残垣 勾魂索命 莺啼燕啭D云山雾罩 言谈举指 腰缠万贯 识文断字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B听到老师不点名的批评,小明如坐针毡,感到十分难过。C春游的路上,同学们叽叽喳喳,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D华山以险闻名天下,走在山梁上,就是再大胆的人也难免战战兢兢,产生恐惧感。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提示默写。(1)_?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2)_。列国周齐秦汉楚。(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甲】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两段文字君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注释: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颛(zhun);独一,专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比至陈( ) 或说陈王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 )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以激怒其众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自辩数,乃置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D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4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5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原因: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列文本,回答下面小题。不求甚解邓拓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读,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案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成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比较甲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并说说甲句比乙句好在哪里。甲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乙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虽然不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也不行。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请写出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塞下风景之“_”,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2请谈谈你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理解。六、语言表达(共10分)人生经常要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下面的句式特点,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七、作文(共40分)按要求作文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的家乡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请以“家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选择题目(1)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另拟题目作文;2.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3.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4.不少于600字;5.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