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提分题.docx
-
资源ID:76522365
资源大小:27.8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提升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íng) 鲲鹏(kn) 迁徙(x) 鯈鱼(tiáo)B嘉肴(ji) 弗食(fú)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C槽枥(lì) 骈死(pián) 执策(cè) 挂罥(juàn)D布衾(qn) 伐薪(xn) 两鬓(bìn) 叱牛(zhì)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灯蛾咕噜领域夜深星澜B掌故静穆退色翠羽流苏C怅惘油坊点缀斗方大字D幽悄霄夜思慕意味深长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臂女孩用脚画出精致的妆容,一双灵巧的脚真是无所不能。B当时漫不经心,却等事后再去追怀。C学生送给她三朵野菊花,黄色的花瓣上还带着露水,真是美不胜收。D五彩的纸张被切割成各种形状,精妙的细节和鲜艳的色彩令人目眩神迷。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很多学校在当天组织了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自我保护。B信息时代,一个人具有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决定着他成就的大小。C我们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D本着“奉献爱心”的目的,这家公司推出相关服务项目,为有志于投身老年事业的人士搭建创业之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送友人中,诗人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 (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要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穷:尽,这里指走到尽头B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C具答之 具:同“俱”,都D此中人语云 语:告诉2以下对“林尽水源”一句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桃花林尽头,出现了水源。B桃花林在溪水发源处就到头了。C桃林消失不见了,只见有流水源源不断地流出。D桃花林和流水都消失不见了。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对桃花源生活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刻画,都有不少生动可感的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章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开了一个人人劳动、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结构严谨。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第段中“大自然语言”指(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B布谷鸟唱歌。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2对第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B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C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D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趵工作作风。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B“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C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D选文前两段和第段的关系是从本质到现象,利用时间顺序在第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回答后面问题。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请选出有误的一项(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2)杜甫忧国忧民,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_”。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谈谈你对“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句名言的理解。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每个人难免有“不容易”的时候:有的“不容易”是外因带来的繁复、艰辛、曲折有的“不容易”来自内心的难堪、纠结、胆怯做好一份职业、兑现一句承诺、改变一种习惯不容易,道一声抱歉、解一个心结、登一次讲台,可能也不容易。有的“不容易”通过努力最终圆满,有的“不容易”竭尽所能也难如愿。或许正在经历,或许已成过往,“不容易”带来的种种感悟,值得珍藏。请以“_真不容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故事。要求:请将标题补写完整;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要让情节有些波澜;要有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丰满、曲折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