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铜川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题.docx
-
资源ID:76522429
资源大小:28.0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铜川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颁发(bn) 溃退(kuì) 刹那(chà) 悄然不惊(qio)B遗嘱(zh) 泄气(xiè) 翘首(qiào) 一丝不苟(gu)C要塞(sài) 咆哮(páo) 娴熟(xián) 殚精竭虑(dn)D轨迹(gu) 澎湃(bài) 镌刻(jun) 屏息敛声(bng)2、下面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汴梁(biàn) 绢本(jun) 瀚林(hàn) 田畴(chóu)B衣冠(gun) 遒劲(jìn) 摄取(shè) 桅竿(wéi)C擅长(shàn) 料峭(qiào) 踏青(tà) 簇拥(cù)D枢杻(sh) 沉檀(tán) 纤夫(xin) 岔道(chà)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不可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鲫鱼背。B在男子400m自由泳决赛的争夺中,孙杨惜败于霍顿屈居亚军,那天从赛场出来,孙杨抱着熟悉的记者哭到不能自已。C从80年代中期起,一股对抗光辉道路的思想在潜滋暗长,它的源头是经济学家赫尔南多·德·索托。D驾车在S306蚌埠至沫河口段疾驰,路面坦荡如砥,阳光从树叶的间隙投射到道路上,给路面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滨州中海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C深入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丈夫之冠也必敬必戒得志,与民由之(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父命之 已而之细柳军B以顺为正者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一怒而诸侯惧 聚室而谋曰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且焉置土石(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4)下面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观是( )A景春是从功利的角度来定义大丈夫的,而孟子则是从人格操守角度来定义大丈夫。B文中“妾妇之道也”是来类比孟子所认为的真正的“大丈夫”之道的。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D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了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失的内涵。(5)以孟子的标准,课文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周亚夫算不算一个大丈夫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我航空母舰顺利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倪宁杨毅斌胡善敏蔡增兵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按计划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期间,顺利进行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航空母舰是搭载舰载飞机的海上活动平台,舰载机的起飞和着舰是掌握航母技术的重要环节。“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围绕舰载机上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试验与训练有机融合,以试验带动训练,以训练保障试验,大大提高了试航试训效率。2012年11月25日上午7时许,身着七彩服装的航母舰员在甲板上一字排开,仔细排查飞行跑道上可能出现的异物,这是舰载机起降前的必要工作。各战位人员也随之就位,从服装色彩上可以区分出他们的岗位。上午9时,从陆地某机场起飞的歼15飞机飞临辽宁舰上空。飞行员在完成对着舰环境的判断后,从舰艉进入,在光学助降系统和着舰指挥员的引导下,调整航向,对准跑道,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的尾钩牢牢钩住第二道阻拦索,滑行几十米后稳稳停住,尾钩自动脱索,着舰一次成功!随后,在飞行员的操控下机翼折叠,滑行至机务准备位置,甲板作业保障人员迅速对飞机展开各项技术检查和准备。歼15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可执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可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在完成各项机务准备作业后,歼15舰载机转入待飞状态,双发动机点火、重新展开机翼,在起飞滑行引导员熟练的手势动作引导下,滑行至起飞位置。止动轮档、偏流板先后升起,发动机接通全加力,在战机强大的轰鸣中,两名起飞助理挥动右臂,做出放飞手势。止动挡板落下,舰载机如离弦的箭加速滑跑,沿着舰艏14度上翘角跑道滑跃升空。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飞行甲板跑道长度是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面积是百分之一,尽管航母甲板总长有_多米,但能够提供舰载机起飞、着舰使用的距离只有百米左右。舰载机起降时,航空母舰要根据海区气象条件保持一定的航行速度,同时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这些无疑给舰载机性能、飞行员操纵水平,以及航母各种相关设施设备、各岗位人员的组织指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同行用“刀尖上的跳舞”来比喻舰载战斗机着舰,用“刀尖上的舞者”来形容舰载机飞行员。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舰上飞行指挥员,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新机种、新科目、新环境、新要求,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按照大胆地飞、科学地飞、精确地飞的要求,进行了高强度的飞行训练,探索并固化了着舰的飞行方法,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挡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掌握了大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等条件下的偏差修正动作要领。在实际研究和训练中,所有舰载机飞行员的成绩都达到了训练大纲规定的标准和上舰试验要求,首次上舰飞行均一次成功。经多架次的起降飞行训练充分验证了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数据表明: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据了解,辽宁舰入列以来,他们已完成上百个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下一步仍将按计划继续推进各项试验任务。1文章对于舰载机的着舰比起飞写得更详细,这是为什么?【谋篇布局】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一系列数字,有什么作用?【理解句子】3阅读第段,说说人们为什么把舰载战斗机着舰比作“刀尖上跳舞”,把舰载机飞行员比作“刀尖上的舞者”。【理解内容】4从我国舰载机飞行员成功起降的经历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拓展延伸】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C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空寂。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2请简要分析诗颈联中“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妙用效果。六、语言表达(共10分)学校将在世界读书日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你将带着昆虫记参赛。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这部书写一段精彩的推荐语。120字左右。七、作文(共40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对于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事物,我们常常有自己的看法,但受时间、地点、年龄、身份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看法又常常会发生改变。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以“_改变了我的看法”(可填“他、那件事、那本书”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立意自定;(3)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