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docx
-
资源ID:76522867
资源大小:28.9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模拟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zhng)飘起来。B首领哑(y)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慢声应道:“不消。”C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gng)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D俯望怒江,募地心中一颤(zhàn),再不敢向下看。2、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端详(xiáng) 叱咤(chà) 商酌(zhuó) 飞皇腾达B譬(bì)如 阔绰(chuò) 妥帖(ti) 不可明状C魁梧(wú) 侥幸(jio) 装潢(huáng) 屏气凝神D张皇(huáng) 恭维(wi) 濒(bn)临 与日具增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是清风送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使人心旷神怡。B他的回答很简单,既不夸大,也非故意轻描淡写。C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D每一个信手拈来的从容,莫不来自厚积薄发的沉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也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C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_,在河之洲。(诗经)(2)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夜来城外一尺雪,_。(白居易卖炭翁)(4)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司以寄之)(5)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6)浊酒一杯家万里,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羹饭一时熟,_?(十五从军征)(8)伤心、秦汉经行处,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9)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0)纷纷暮雪下辕门,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尝趋百里外,_。(送东阳马生序)(12)_,神弗福也。(曹刿论战)(1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本文作者是元末明初文学家_(填人名)。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走送之(走:跑)B尝趋百里外(趋:归向) 未尝稍降辞色(稍:一会儿)C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俟其欣悦(俟:等待)D主人日再食(食:供养,给吃)腰白玉之环(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处填写相应内容。求书之难:用_的办法来克服。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求师之难: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_: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4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对比手法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1)学习条件学习态度_(2)富家子弟的豪华作者自家的贫寒(3)老师严厉自己谦逊(4)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自己的恶劣条件5从作者的读书经历和下面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中,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链接资料】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朝,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上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1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3“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1)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5“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反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6“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中“亲射虎”“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B“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鬓微霜”着意写自己的年老,表达词人因年事已高而无法作战的哀叹。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豪放的。六、语言表达(共10分)【寄情抒怀】下图是学校刘老师的书法作品,请你从笔力线条、整体布局、情感表达等任选一角度对落款中“做一个无知无畏的赶路者,希望追求风景且成为风景”一句的理解。七、作文(共40分)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写,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