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三位一体”体系下小学高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docx
-
资源ID:76524605
资源大小:13.9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家、校、社“三位一体”体系下小学高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docx
家、校、社“三位一体”体系下小学高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要做好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学生朝着正向发展,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搭建家、校、社“三位一体”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平台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平台,能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三方紧密地联系,拉近彼此距离,增进相互理解与了解,提高合力。比如,在学校的网站主页开通互动窗口,让家长或者学生以及社区的工作人员、其他社会志愿者随时表达想法,就有关组织的相应活动进行商讨,围绕活动实施方案如何拟订以及其可行性,包括其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等共同协商解决。(二)成立教育互动互助委员会在家校合作中,学生、家长、学校积极地联系互动,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秉承自愿原则,让家长担任委员会成员。在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共同合作下,成立与家长委员会类似的教育互动互助委员会。成员包括家长委员会的骨干、学校德育骨干、社区教育骨干的人员以及学生代表。教育互动互助委员会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积极沟通交流,协调各主体的关系以及对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进行设计与指导。(三)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家庭等活动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迈向青春期的年龄段,为此,一些青春期心理问题呈现萌芽状态,有的学生渐渐表现出了叛逆,有的情绪较暴躁,还有的爱玩游戏、上网成瘾。由于家长对自己孩子期望值普遍都是比较高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些无形中都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因此,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至关重要。当家长提高了教育水平与能力,自然也会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敏锐捕捉以及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对一些浅层的心理问题能进行及时疏导。学校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讲座走进社区活动,邀请家长、学生以及社区的群众参与其中,具体的内容可围绕家长与学生较关心的问题,如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如何克服心理误区等。学校以及社区也要增设心理咨询室。学校可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心理辅导站,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到社区担任心理健康教师,帮助社区群众解决一些心理困惑。在学校,教师可随时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而放学之后,家长可通过电话咨询学生的情况,有困惑时可随时到学校或者社区的心理咨询室进行现场咨询,从而获得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学生,学校要重点关注,社区以及家长也要关爱与呵护,如单亲家庭子女、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四)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达成家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家校合作不仅能改善家庭中学生的成长环境,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助力家庭形成良好育人氛围,而且能构建育人的大格局、大环境,从而从各方面来帮助和促进小学高段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家校合作,要从表面的合作不断走向深层次的合作,保持积极沟通、密切联系,建立互通有无的双向沟通,其合作内容要体现连贯性,合作方式也要多样化。一是随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讨论一些学生在校的行为或者出现的问题,深入交流,各抒己见,提升学校以及家长的教育水平,切实将以往的家长通知会变成家长集结智慧的研讨会。二是组织开展多彩的亲子活动。现在生活节奏变快,家长经常忙于自己的工作。“双减”政策实施后,留给家长与孩子更多的交流时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亲子活动,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加强情感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学校可组织家长也能参与的阅读活动、运动会、成长礼等,让家长与孩子相互合作,在参与过程中增进彼此的情感,从而促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和谐。三是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中,群策群力,建言献策,相互支持与配合,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共同进步。而家长也能更理解学校,跟着学校教育的节奏,督促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与意见,从而产生最大化的家校合作效益。(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区的教育成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有效补充,通过充分挖掘丰富的社区资源,将其引入学校教育中,不断拓展教育渠道,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并融入新鲜血液,使教育更具有实践意义,也能使教育效果得以不断提升。一是社区可不定期开展论坛活动或讲座。如针对高段学生出现的心理异常多表现为人际关系不和谐这一方面,开设社区论坛,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活动,让高段的学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如母亲节来临,以“母爱永恒”作为主题,开展社区论坛,让参与者积极进行讨论;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通过评选“我最喜欢的老师”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教师,认同教师的教育,也感恩教师对自己的付出。而围绕这些论坛,为了深化对学生心理的教育,社区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开展小小的心理讲座课,使这一教育能深入人心。二是社区办好家长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社区创办家长学校,也是为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观,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与素质,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成立家长学校,可由学校牵头,社区进行创办以及日常的管理,由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教员,或者聘请心理方面的专家、讲师等成为家长学校的顾问,使这一学校无论是在师资还是教学内容上更能体现专业性。三是为中高段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基地。社区的环境以及人才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加强对高段学生的德育,以及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为社区的孤寡老人献爱心,让学生在助人为乐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或者邀请司法部门的人员为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来约束言行,保护自我。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劳动实践基地、爱国主义基地、科普基地等,让学生在对这些基地的参观、体验、学习中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能深刻认识到在社会实践中个人的价值与意义,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