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物理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76525675
资源大小:936.83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物理试题含解析.pdf
第 1页/共 8页湖南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 2023 届高三月考试卷(六)物理届高三月考试卷(六)物理得分:得分:_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量页。时量 75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00分。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分。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一般而言,原子核中核子数越多,比结合能越小B.核聚变与核裂变相比,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更多,所以现在的核电站主要采用核聚变发电C.液体的表面张力其方向总是指向液体内部,所以液面总是有收缩的趋势D.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某地玩耍,发现一个图示仓库,于是在某点 P(P 点位置可移动)想以最小的动能将一块小石子丢过仓库(恰好从 A 点和 B 点飞过,注意平时可不能这样,非常危险),那么设小石子丢出时速度与水平向右的方向成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45B.45C.45D.无论角多大,P 点与 A 点所在墙越近所需动能越小3.一列简谐横波在1s3t 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点 Q 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B.波速为18m/s第 2页/共 8页C.P 点平衡位置的 x 坐标为 3 cmD.Q 点平衡位置的 x 坐标为 6 cm4.如图是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和可变电阻相连,副线圈接一阻值恒为 RL的白炽灯。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n、2n。保持交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0U不变,调节可变电阻R的阻值,(设题中所涉及所有情形都没有超过灯泡的额定电压)则()A.当R的值增大时,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变B.当LRR时,灯的功率最大C.若把灯和可变电阻的位置互换,其余条件不变,则当LRR时,可变电阻R的功率最大D.当R的值增大时,灯将变暗5.如图,半径为 R 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小球 A、B 质量分别为m、km(k 为待定系数)。A 球从左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 B 球相撞,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 g。关于各种情况下 k 的取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若0.21k,则小球 B 第一次碰后将会在某处脱离圆轨道B.若00.2k,则小球 B 第一次碰后就能够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C.若1k,小球 B 可能脱轨D.若3k,小球 A 和小球 B 将在圆轨道的最低点的左轨道发生第二次碰撞6.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圆锥固定在水平面上,底面半径为R,顶角为 60。有一个质量为m的弹性圆环,弹性圆环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满足胡克定律,且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圆环处于自然状态时半径为14R,现将弹性圆环套在圆锥上,稳定时弹性圆环处于水平状态,且到底面的距离为圆锥高线的14,重力加速度为g。则弹性圆环的劲度系数为()第 3页/共 8页A.36mgRB.312mgRC.232mgRD.2312mgR7.一颗卫星绕地球做圆运动(称为“甲”),另一颗相同质量的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称为“乙”),若以无穷远为引力势能零点,机械能满足12GMmEr,r 为轨道半径或半长轴,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甲,地球引力一直不做功,而对于乙,地球的引力可能做正功或负功B.他们的机械能一定相等C.对于甲和乙,他们的机械能都分别守恒D.如果他们的周期相等,那么他们的机械能一定相等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分,共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 0 分)分)8.如图,表面粗糙的楔形物块 A 静置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有小物块 B,用平行于斜面的力 F 拉 B,使之沿斜面匀速上滑,斜面相对地面不动。现顺时针缓慢旋转该力至图中虚线位置,并保证在旋转该力过程中物块 B 一直处于匀速上滑状态,则在力 F 旋转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 可能一直减小B.物块 B 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不变C.物块对斜面的作用力可能增大D.斜面保持静止不动9.如图,在折射率2n 的液体表面上方有一单色激光发射器 S,它能垂直液面射出细激光束,在液体内深 h 处水平放置一平面镜,镜面向上,平面镜中心 O 在光源 S 正下方。现让平面镜绕过 O 点垂直于纸面的轴开始逆时针匀速转动,转动周期为 T,液面上方的观察者跟踪观察液面,观察到液面上有一光斑掠过,进一步观察发现光斑在液面上 P、Q 两位置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 4页/共 8页A.在平面镜开始转动的一个周期内,能观察到液面上光斑的时间为8TB.液面上 P、Q 两位置间距离为2hC.光斑刚要到达 P 点时的瞬时速度为8 hTD.光斑由 Q 点运动到 P 点所用的时间为4T10.如图,空间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 B1和 B2,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0.1T,B2分布在半径 R=2m 的圆形区域内,MN 为过其圆心 O 的竖直线,B1分布在 MN 左侧的半圆形区域外。磁场 B1中有粒子源 S,S 与 O的距离2 3md,且 SOMN。某时刻粒子源 S 沿着纸面一次性向各个方向均匀射出一群相同的带正电粒子,每个粒子的质量62 10kgm、电量21 10Cq 、速率31 10 m/sv ,不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A.所有粒子都能进入 B2区域B.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半径均为 2mC.能够进入 B2区域的粒子数与发射的粒子总数之比为12D.离开 B2区域时速度方向与连线 SO 平行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43mqB11.如图,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间距0.5mL,与水平面的夹角30,处于磁感应强度0.2TB、第 5页/共 8页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上的 a、b 两根导体棒质量分别为0.3kgam、0.1kgbm,电阻均为0.1R。现将 a、b 棒由静止释放,同时用大小为 2N 的恒力 F 沿平行导轨方向向上拉 a 棒。导轨光滑且电阻忽略不计,运动过程中两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取重力加速度210m/sg。已知当a 棒中产生的焦耳热0.12JaQ 时,其速度1.0m/sav,a 上方和 b 下方都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 b 棒的速度大小为3m/sB.此时 a 棒的加速度大小为21m/sC.a 棒从静止释放到速度达到1.0m/s所用的时间为0.758sD.a、b 两棒最后同时向上和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第卷三、实验题(第卷三、实验题(12 题题 6 分,分,13 题题 10 分)分)12.如图 1 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末端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 1:不放小球 2,让小球 1 从斜槽上 A 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P;步骤 2:把小球 2 放在斜槽末端边缘位置 B,让小球 1 从 A 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 1 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M、N;步骤 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M、P、N 离 O 点的距离,即线段 OM、OP、ON 的长度。(1)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 OM、OP、ON 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写出物理量及相应符号)(2)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 点的距离:OM=2.68 cm,OP=8.62 cm,ON=11.50 cm,并知小球 1、2 的质量比为 21,则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 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ppp=_%(结果保留一位第 6页/共 8页有效数字)。(3)完成上述实验后,实验小组成员小红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小红改造后的装置如图 2 所示。使小球1 仍从斜槽上 A 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 1 和 2 的操作,两球落在以斜槽末端为圆心的14圆弧上,平均落点为 M、P、N。测量轨道末端到 M、P、N三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1、2、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13.近年来,我国打响了碧水保卫战,检测组在某化工厂的排污管末端安装了如图 1 所示的流量计,用此装置测量污水(有大量的正、负离子)的电阻,进而用来测污水的电阻。测量管由绝缘材料制成,其直径为 D,左右两端开口,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未画出),在前后两个内侧面 A、C 上固定有竖直正对的金属板作为电极(未画出,电阻不计),金属板电极与开关 S、电阻箱 R 和灵敏电流计连接,管道内始终充满污水,污水以恒定的速度 v 自左向右通过。(1)利用图 2 中的电路测量灵敏电流计 G 的内阻gR,实验过程包含以下步骤:A.调节1R,使 G 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记下此时 G1的示数1I;B.分别将1R和2R的阻值调至最大;C.合上开关1S;D.合上开关2S;E.反复调节1R和2R,使 G1的示数仍为1I,G 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此时2R的读数为0R。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测出灵敏电流计内阻为_。第 7页/共 8页(2)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管的直径 D,如图 3 所示,则D=_cm。(3)图 1 中与 A 极相连的是灵敏电流计的_接线柱(填“正”或“负”)。(4)闭合图 1 中的开关 S,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下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 R 与相应灵敏电流计 G 的读数I,绘制1RI图像,如图 4 所示,则污水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用题中的字母 a、b、c、v、D、0R表示)四、解答题(四、解答题(14 题题 10 分,分,15 题题 12 分,分,16 题题 14 分)分)14.如图甲为一种新型减振器氮气减振器,气缸中充入稀有气体后,减振器具有良好的韧性,操作时不容易弹跳,且可以防止减震器在高温高压损坏。它的结构简图如图乙所示。气缸活塞截面大小为 50cm2,质量为 1kg;气缸缸体外壁导热性良好,弹簧劲度系数为 k=200N/mm。现在为了测量减震器的性能参数,将减震器竖直放置,冲入氮气达到 5 个大气压时活塞下端被两边的卡环卡住,此时氮气气柱长度为 L=20m 且弹簧恰好处于原长,不计摩擦,大气压强取 p0=1105Pa。(1)当氮气达到 5 个大气压的时候,求卡环受到的力 F0;(2)现在用外力 F 缓慢向下压活塞,当活塞缓慢下降 h=4cm 时,求缸体内氮气的压强大小;(3)在(2)的过程中氮气向外界放出的总热量 Q=111.6J,求外力 F 对活塞做的功 W。15.在xOy平面内x轴上方交替存在着宽度均为d的匀强电场与匀强磁场区域,电场强度为E,方向沿y轴负方向,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现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的粒子从O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粒子的重力。求:(1)粒子在2n 区域中运动的轨迹半径;(2)若粒子能穿过4n 区域,穿过该区域前后,粒子沿x轴方向的速度的变化量;(3)粒子能够经过哪些区域。第 8页/共 8页16.如图所示,在 xOy 坐标平面内,固定着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 L=0.5m,在 x=0 处由绝缘件相连,导轨某处固定两个金属小立柱,立柱连线与导轨垂直,左侧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右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B=0.2T;导轨左端与电容 C=5F 的电容器连接,起初电容器不带电。现将两根质量均为 m=0.1kg 的导体棒 a、b 分别放置于导轨左侧某处和紧贴立柱的右侧(不粘连),某时刻起对 a 棒作用一个向右的恒力 F=0.3N,当 a 棒运动到 x=0 处时撤去力 F,此后 a 棒在滑行到立柱的过程中通过棒的电量 q=1C,与立柱碰撞时的速度 v1=1m/s,之后原速率反弹。已知 b 棒电阻 R=0.4,不计 a 棒和导轨电阻,求:(1)小立柱所在位置的坐标 xb;(2)a 棒初始位置的坐标 xa;(3)假设 b 棒穿出磁场时的速度 v2=0.3m/s,此前 b 棒中产生的总热量。第 1页/共 22页湖南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 2023 届高三月考试卷(六)物理届高三月考试卷(六)物理得分:得分:_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量页。时量 75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00分。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分。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一般而言,原子核中核子数越多,比结合能越小B.核聚变与核裂变相比,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更多,所以现在的核电站主要采用核聚变发电C.液体的表面张力其方向总是指向液体内部,所以液面总是有收缩的趋势D.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答案】D【解析】【详解】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原子核的比结合能等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由于原子核中核子数越多,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则比结合能不一定越小,故 A 错误;B核聚变与核裂变相比,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核聚变反应中产生的能量更多,但目前核聚变不可控,则现在的核电站主要采用核裂变发电,故 B 错误;C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相切,故 C 错误;D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故 D 正确。故选 D。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某地玩耍,发现一个图示仓库,于是在某点 P(P 点位置可移动)想以最小的动能将一块小石子丢过仓库(恰好从 A 点和 B 点飞过,注意平时可不能这样,非常危险),那么设小石子丢出时速度与水平向右的方向成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45B.45C.45D.无论角多大,P 点与 A 点所在墙越近所需动能越小第 2页/共 22页【答案】B【解析】【详解】ABC根据题意可知,石子从P点抛出后做斜抛运动经过等高的A、B两点,设石子抛出时的速度为Pv,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Av,此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有coscosPAvv石子由P运动到A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221122PAPAmghmvmv解得22PAPAAvvghv石子由A到B的运动也是斜抛运动,设此过程运动的时间为t,A、B两点间的距离为x,则有cosAxvt0sin2Atvg联立可得sin2Agxv可见,当sin21即45时,石子经过A点的速度最小,此时石子的抛出速度最小,抛出的动能最小,则有45故 AC 错误,B 正确;D当P点位于A点所在的墙上时有90石子抛出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无论石子抛出时的动能多大,石子都不可能经过B点,故 D 错误。故选 B。3.一列简谐横波在1s3t 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点 Q 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 3页/共 22页A.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B.波速为18m/sC.P 点平衡位置的 x 坐标为 3 cmD.Q 点平衡位置的 x 坐标为 6 cm【答案】C【解析】【详解】A由题图(b)知,当1s3t 时,Q 点向上运动,结合题图(a)可得,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选项 A 错误;B由题图(a)可以看出,该波的波长为36cm由题图(b)可以看出,周期为2sT 波速为18cm/sTv0.18m/s选项 B 错误;C设质点 P、Q 平衡位置的 x 坐标分别为Px、Qx,由题图(a)知,0 x 处sin302AyA 因此303cm360Px选项 C 正确;D由题图(b)知在0t时 Q 点处于平衡位置,经1s3t,其振动状态向 x 轴负方向传播至 P 点处,由此有6cmQPxxv t得质点 Q 的平衡位置的 x 坐标为9cmQx 选项 D 错误。故选 C。4.如图是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和可变电阻相连,副线圈接一阻值恒为 RL的白炽灯。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n、2n。保持交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0U不变,调节可变电阻R的阻值,(设题中所涉及所有情形都第 4页/共 22页没有超过灯泡的额定电压)则()A.当R的值增大时,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变B.当LRR时,灯的功率最大C.若把灯和可变电阻的位置互换,其余条件不变,则当LRR时,可变电阻R的功率最大D.当R的值增大时,灯将变暗【答案】D【解析】【详解】AD由题意可知,原、副线圈的匝数一定,交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0U不变,对原线圈则有011UI R U由原、副线圈的电压比等于匝数比,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可得2102212nnUI RUnn又有22LUIR21021L2n RnUUn Rn交流电源电压的有效值0U不变,当R的值增大时,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U2减小,灯泡将变暗 A 错误,D 正确;B由21021L2n RnUUn Rn可得02211L2UUn Rnn Rn灯泡获得的功率为第 5页/共 22页222002L22LL2121L1L21L2L14UUUPRRnnnnRRRRn Rnn RnR当211L2nnRn Rn时,即当21L2nRRn时,灯泡获得的功率最大,B 错误;C同理可知,若把灯和可变电阻的位置互换,其余条件不变,则有当22L1nRRn时,可变电阻R的功率最大,C 错误。故选 D。5.如图,半径为 R 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小球 A、B 质量分别为m、km(k 为待定系数)。A 球从左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 B 球相撞,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 g。关于各种情况下 k 的取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若0.21k,则小球 B 第一次碰后将会在某处脱离圆轨道B.若00.2k,则小球 B 第一次碰后就能够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C.若1k,小球 B 可能脱轨D.若3k,小球 A 和小球 B 将在圆轨道的最低点的左轨道发生第二次碰撞【答案】B【解析】【详解】A小球 A 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2012mgRmv解得 A 与 B 碰幢前的速度02vgR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理得0ABmvmvkm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第 6页/共 22页2220AB111222mvmvkmv联立解得B2 21gRvkA121kvgRkB 小球运动至轨道顶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B11222kmvkmgRkmv小球 B 能恰好通过最高点,则有2vmgmR解得vgR联立各式代入数据解得2 1010.2655k 当0.2651k时,B 脱轨,而0.2k,不一定脱轨,故 A 错误;B由上分析可知,当0.265k 时,B 球可运动至轨道最高点,故 B 正确;C若1k,两球发生弹性碰撞,由于两球质量相等,速度交换,B 球恰能运动到四分之一圆弧轨道,所以若1k,小球运动不到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处,速度减为零又返回,所以小球 B 不可能脱轨,故 C 错误;D若3k 时122BvgR122AvgR 两球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经过相同的时间会同时回到最低点,所以两球会在最低点发生第二次碰撞,故 D 错误。故选 B。6.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圆锥固定在水平面上,底面半径为R,顶角为 60。有一个质量为m的弹性圆环,弹性圆环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满足胡克定律,且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圆环处于自然状态时半径为14R,现将弹性圆环套在圆锥上,稳定时弹性圆环处于水平状态,且到底面的距离为圆锥高线的14,重力加速度第 7页/共 22页为g。则弹性圆环的劲度系数为()A.36mgRB.312mgRC.232mgRD.2312mgR【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取圆环上很小的一段分析,设对应圆心角为,分析微元受力有重力 m0g、支持力 N、两边圆环其余部分对微元的拉力 T,由平衡条件有02 sin2tan2m gT=60由于微元很小,则对应圆心角很小,则sin2=2m0=2rmr其中 r 为圆环拉伸后的半径,代入数据有T=2 tan2mg=32mg由题知,稳定时弹性圆环处于水平状态,且到底面的距离为圆锥高线的14,则有h=Rtan60=3Rr=34R根据胡克定律有T=kxx=2(r-4R)第 8页/共 22页计算有k=232mgR故选 C。7.一颗卫星绕地球做圆运动(称为“甲”),另一颗相同质量的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称为“乙”),若以无穷远为引力势能零点,机械能满足12GMmEr,r 为轨道半径或半长轴,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甲,地球引力一直不做功,而对于乙,地球的引力可能做正功或负功B.他们的机械能一定相等C.对于甲和乙,他们的机械能都分别守恒D.如果他们的周期相等,那么他们的机械能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详解】A做圆运动的卫星,地球引力始终垂直运动方向,所以引力一直不做功,对于做椭圆运动,那么离地球越来越近时,引力做正功,反之做负功,在椭圆两个端点时,不做功,所以选项 A 正确;BC不知道他们的轨道半径和长半轴,因此机械能不一定相等,无论做圆运动还是椭圆运动,正常运行的卫星,机械能一定守恒,因此选项 B 错误 C 正确;D而周期相等,那么圆运动的半径 r 一定等于椭圆运动的半长轴 a,机械能分别为12GMmEr 12GMmEa 一定相等,选项 D 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 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5 分,共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 0 分)分)8.如图,表面粗糙的楔形物块 A 静置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有小物块 B,用平行于斜面的力 F 拉 B,使之沿斜面匀速上滑,斜面相对地面不动。现顺时针缓慢旋转该力至图中虚线位置,并保证在旋转该力过程中物块 B 一直处于匀速上滑状态,则在力 F 旋转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 可能一直减小B.物块 B 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不变第 9页/共 22页C.物块对斜面的作用力可能增大D.斜面保持静止不动【答案】AD【解析】【详解】AB先对 B 分析,B 受到斜面支持力 N 和滑动摩擦力 f,用一个力NfF替代,因两力大小成比例关系,可知该力NfF方向不变,B 转化为三力平衡问题,三力形成首尾相连的三角形,易知,F 可能一直减小,也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但NfF一直减小,故 f 一定减小,选项 A 正确 B 错误;C物块对斜面的作用力,即NfF的反作用力一定减小,选项 C 错误;D斜面受到地面摩擦力一定减小,斜面保持静止不动,选项 D 正确。故选 AD。9.如图,在折射率2n 的液体表面上方有一单色激光发射器 S,它能垂直液面射出细激光束,在液体内深 h 处水平放置一平面镜,镜面向上,平面镜中心 O 在光源 S 正下方。现让平面镜绕过 O 点垂直于纸面的轴开始逆时针匀速转动,转动周期为 T,液面上方的观察者跟踪观察液面,观察到液面上有一光斑掠过,进一步观察发现光斑在液面上 P、Q 两位置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平面镜开始转动的一个周期内,能观察到液面上光斑的时间为8TB.液面上 P、Q 两位置间距离为2hC.光斑刚要到达 P 点时的瞬时速度为8 hTD.光斑由 Q 点运动到 P 点所用的时间为4T第 10页/共 22页【答案】AC【解析】【详解】AD根据临界角公式得1sinCn解得4C设反射光线转动的角速度为1,平面镜转动的角速度为2,在平面镜开始转动的一个周期内,能观察到液面上光斑的时间 t 为12t12222T解得8Tt 在平面镜开始转动的一个周期内,能观察到液面上光斑的时间为8T,光斑由 Q 点运动到 P 点所用的时间也等于8T,A 正确,D 错误;B液面上 P、Q 两位置间距离为2 tan452PQxhh B 错误;C光斑在 P 点的线速度为1vr线2rh光斑刚要到达 P 点时的瞬时速度为cos45vv线斑解得8 hvT斑第 11页/共 22页C 正确。故选 AC。10.如图,空间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 B1和 B2,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0.1T,B2分布在半径 R=2m 的圆形区域内,MN 为过其圆心 O 的竖直线,B1分布在 MN 左侧的半圆形区域外。磁场 B1中有粒子源 S,S 与 O的距离2 3md,且 SOMN。某时刻粒子源 S 沿着纸面一次性向各个方向均匀射出一群相同的带正电粒子,每个粒子的质量62 10kgm、电量21 10Cq 、速率31 10 m/sv ,不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A.所有粒子都能进入 B2区域B.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半径均为 2mC.能够进入 B2区域的粒子数与发射的粒子总数之比为12D.离开 B2区域时速度方向与连线 SO 平行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43mqB【答案】BCD【解析】【详解】B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2mvqvBr解得2mmvrqB故 B 正确;AC当粒子的运动轨迹恰好与圆相切时为粒子能够进入 B2区域的临界情况,如图第 12页/共 22页根据几何关系可知222(2)drr故当粒子恰好向左或向右射出时,能够刚好进入 B2区域,粒子初速度有沿上的分速度时不能进入 B2区域,因此能够进入 B2区域的粒子数与发射的粒子总数之比为12,故 A 错误,C 正确;D 因为粒子在两磁场中的轨迹半径相同,离开 B2区域时速度方向与连线 SO 平行的粒子必然是从 E 点射入,其在 B2区域运动的圆心角为 240,则运动时间为22433mmtqBqB故 D 正确。故选 BCD。11.如图,两条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间距0.5mL,与水平面的夹角30,处于磁感应强度0.2TB、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上的 a、b 两根导体棒质量分别为0.3kgam、0.1kgbm,电阻均为0.1R。现将 a、b 棒由静止释放,同时用大小为 2N 的恒力 F 沿平行导轨方向向上拉 a 棒。导轨光滑且电阻忽略不计,运动过程中两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取重力加速度210m/sg。已知当a 棒中产生的焦耳热0.12JaQ 时,其速度1.0m/sav,a 上方和 b 下方都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 b 棒的速度大小为3m/sB.此时 a 棒的加速度大小为21m/sC.a 棒从静止释放到速度达到1.0m/s所用的时间为0.758sD.a、b 两棒最后同时向上和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BD【解析】第 13页/共 22页【详解】A根据题意,设 a、b 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安,则对 a、b 棒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有sinaaaFm gFm a安sinbbbm gFm a安代入数据解得aabbm am aa、b 棒由静止释放,则有aabbtmtama即aab bm vm v解得3m saabbm vvm故 A 正确;B设此电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电流为 I,则有abEBLvBLv2EIRFBIL安联立式子解得21m/saa 故 B 正确;C根据题意,设此过程 a,b 棒位移分别为ax,bx,结合上述分析可得aabbm xm x根据能量守恒有2211sinsin222abbaaaab baFxm gxm gxm vm vQ对 a 棒根据动量定理有sin0aaaFm gtIm v安其中安培力的冲量222abB LxxIFtR 安安联立代入数据可解得第 14页/共 22页0.768st 故 C 错误;D根据题意可知,由于sinsin2Nabm gm gF且 a 上方和 b 下方都足够长,则 a、b 两棒最后同时向上和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D 正确。故选 ABD。第卷三、实验题(第卷三、实验题(12 题题 6 分,分,13 题题 10 分)分)12.如图 1 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末端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 1:不放小球 2,让小球 1 从斜槽上 A 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P;步骤 2:把小球 2 放在斜槽末端边缘位置 B,让小球 1 从 A 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 1 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M、N;步骤 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M、P、N 离 O 点的距离,即线段 OM、OP、ON 的长度。(1)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 OM、OP、ON 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写出物理量及相应符号)(2)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 点的距离:OM=2.68 cm,OP=8.62 cm,ON=11.50 cm,并知小球 1、2 的质量比为 21,则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 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ppp=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3)完成上述实验后,实验小组成员小红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小红改造后的装置如图 2 所示。使小球1 仍从斜槽上 A 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 1 和 2 的操作,两球落在以斜槽末端为圆心的14圆弧上,平均落点为 M、P、N。测量轨道末端到 M、P、N三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1、2、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第 15页/共 22页【答案】.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和m2.2.m1222cossin=m1211cossinm2233cossin【解析】【详解】(1)1因为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根据xvt所以用水平射程可以代替速度;根据动量表达式知,除了测量线段 OM、OP、ON 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 1 和小球 2 的质量 m1、m2。(2)2因 m1m2,则小球 1 碰后不会反弹,则 M、N 分别是碰后小球 1、2 的平均落点。系统碰撞前的总动量p=m1OPt碰撞后的总动量p=m1OMtm2ONt知小球 1、2 的质量比为 21,则可解得ppp=2%(3)3设圆弧半径为 R,则对于从轨道末端到 M的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Rcos1=v1t12111sin2Rgt联立解得v1=211cos2singR对于从轨道末端到 P、N点的运动,同理可得v0=222cos2singRv2=233cos2singR而要验证的关系式为m1v0=m1v1m2v2将 v0、v1、v2代入可得第 16页/共 22页m1222cossin=m1211cossinm2233cossin13.近年来,我国打响了碧水保卫战,检测组在某化工厂的排污管末端安装了如图 1 所示的流量计,用此装置测量污水(有大量的正、负离子)的电阻,进而用来测污水的电阻。测量管由绝缘材料制成,其直径为 D,左右两端开口,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未画出),在前后两个内侧面 A、C 上固定有竖直正对的金属板作为电极(未画出,电阻不计),金属板电极与开关 S、电阻箱 R 和灵敏电流计连接,管道内始终充满污水,污水以恒定的速度 v 自左向右通过。(1)利用图 2 中的电路测量灵敏电流计 G 的内阻gR,实验过程包含以下步骤:A.调节1R,使 G 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记下此时 G1的示数1I;B.分别将1R和2R的阻值调至最大;C.合上开关1S;D.合上开关2S;E.反复调节1R和2R,使 G1的示数仍为1I,G 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此时2R的读数为0R。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测出灵敏电流计内阻为_。(2)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管的直径 D,如图 3 所示,则D=_cm。(3)图 1 中与 A 极相连的是灵敏电流计的_接线柱(填“正”或“负”)。(4)闭合图 1 中的开关 S,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下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 R 与相应灵敏电流计 G 的读数第 17页/共 22页I,绘制1RI图像,如图 4 所示,则污水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用题中的字母 a、b、c、v、D、0R表示)【答案】.BCADE.0R.3.035.正.0acRba【解析】【详解】(1)12本实验是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合上开关1S,调节1R,使待测灵敏电流计 G 满偏,记下此时 G1的示数1I,1I就等于灵敏电流计 G 的满偏电流值;再合上开关2S,反复调节1R和2R,使 G1的示数仍为1I,G 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此时 G、2R的电流之和等于1I,即等于 G 的满偏电流,也即 G、2R的电流相等,故g0RR。因此正确的顺序为BCADE。(2)3由游标卡尺读数由主尺读数加游标尺读数,从主尺读出整毫米刻度,从游标尺读出对齐的刻度数再乘以游标卡尺的精度,由图读得直径为30mm7 0.05mm30.35mm3.035cmD 。(3)4由左手定则可得正离子往 A 处电极方向运动、负离子往 C 处电极方向运动,所以与 A 处电极相连的是灵敏电流计的正接线柱。(4)5由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知,污水中正负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向 A、C 两处电极偏转,在两极处形成电场,直到电场力与洛伦兹力达到动态平衡,有UqqvBD得电源电动势为UDvB由欧姆定律可得gUDvBIRRRr总其中 r 为污水的电阻,所以11gRrRIBDvBDv由图像可得斜率1bakcBDv纵截距第 18页/共 22页gRraBDv所以gacRrba故0acrRba四、解答题(四、解答题(14 题题 10 分,分,15 题题 12 分,分,16 题题 14 分)分)14.如图甲为一种新型减振器氮气减振器,气缸中充入稀有气体后,减振器具有良好的韧性,操作时不容易弹跳,且可以防止减震器在高温高压损坏。它的结构简图如图乙所示。气缸活塞截面大小为 50cm2,质量为 1kg;气缸缸体外壁导热性良好,弹簧劲度系数为 k=200N/mm。现在为了测量减震器的性能参数,将减震器竖直放置,冲入氮气达到 5 个大气压时活塞下端被两边的卡环卡住,此时氮气气柱长度为 L=20m 且弹簧恰好处于原长,不计摩擦,大气压强取 p0=1105Pa。(1)当氮气达到 5 个大气压的时候,求卡环受到的力 F0;(2)现在用外力 F 缓慢向下压活塞,当活塞缓慢下降 h=4cm 时,求缸体内氮气的压强大小;(3)在(2)的过程中氮气向外界放出的总热量 Q=111.6J,求外力 F 对活塞做的功 W。【答案】(1)1990N;(2)56.25 10 Pa;(3)92.8J【解析】【详解】(1)当氮气达到 5 个大气压的时候,对活塞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004+FmgpS解得01990NF(2)由理想气体等温变化规律05()pS Lp SLh得56.25 10 Pap(3)由功能关系知第 19页/共 22页20102Wp ShmghkxW气又UWQ气联立得92.8JW 15.在xOy平面内x轴上方交替存在着宽度均为d的匀强电场与匀强磁场区域,电场强度为E,方向沿y轴负方向,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现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的粒子从O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粒子的重力。求:(1)粒子在2n 区域中运动的轨迹半径;(2)若粒子能穿过4n 区域,穿过该区域前后,粒子沿x轴方向的速度的变化量;(3)粒子能够经过哪些区域。【答案】(1)22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