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背诵提纲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
资源ID:76526241
资源大小:155.3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地理】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背诵提纲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选必三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背诵学案 编号:1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含义及类型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含义: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供给服务:提供自然资源(如食物、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淡水)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调节服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净化水体、抑制病虫害、减缓土壤侵蚀 文化服务:获得的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可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包括养分循环、光合作用、水循环、土壤的形成等 2.森林的服务功能 供给服务:提供动植物资源 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调节径流等 文化服务:旅游休憩,获得精神享受 支撑服务: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肥力 3.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会影响自然环境的哪些服务功能?当地气候恶化(气候变干,温差变大)调节功能。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变大,旱涝灾害增多调节功能。土壤侵蚀日益严重,土壤肥力下降供给功能。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供给功能。生态环境恶化调节功能。3.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原则 获取自然资源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排放废弃物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 不同服务功能有时相互冲突,需要综合权衡,不损害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前提下,选择最优方案 课本活动题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本4页【活动】讨论修建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能影响1.水坝可以强化自然环境的哪些服务能?同时又会对哪些服务功能造成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利于发展旅游业(文化功能);生产廉价的水电、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利于渔业的发展(供给功能);减少下游洪灾(调节功能)等。不利影响:损害支撑功能,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被打破,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如使下游损失大量的水、失去富含营养的泥沙(供给功能),淹没上游土地,水坝引发地震(调节功能)等。2.为了保障河流的运输功能,修建水坝应注意什么?如果要保证河流中鱼类的洄游,又应当如何修建水坝呢?修船闸或升船机;预留洄游通道、建设鱼道。【拓展】修建水库对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水库拦蓄泥沙,三角洲地区土壤肥力下降;三角洲受海水侵蚀严重,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阻碍三角洲淡水鱼的洄游活动。第二节 自然资源极其利用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如水、土地、植物、动物、石油、铁矿、稀土等。2自然资源的类型(1)按性质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概念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举例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2)按自然属性分类:自然资源概念重要性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提供物质资源,改善环境水资源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是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的条件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源,为人类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场所矿产资源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能源资源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海洋资源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要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 要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要。 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 4.自然资源的属性 自然属性: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社会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5.分析现代工业社会需要更多自然资源的原因 现代工业社会消费自然资源以加工成产品的间接利用为主,相比传统直接利用消费,每一个中间环节(如包装、储运、管理等)都需要消耗更多自然资源;现代工业社会资源开发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增强,人类生活水平提升,人均资源消费量增加;人口数量增加。6.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有限性: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稀缺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7.哪些因素有助于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经济上的可开采储量技术水平提高:勘探、开采、冶炼技术水平提高;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提高;新矿区、新资源的发现(如页岩气、可燃冰等)自然资源价格上升8.自然资源稀缺可能引起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哪些变化?自然资源稀缺时,价格往往会上涨,在供给上会促进技术革新,寻求新的储量,寻找从已知资源中增加产出的方法,使供给量增加;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技术发展开发新的替代品,改进资源保护方法,促进循环技术,使需求减少。9.如何看待技术革新对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技术革新能够调节自然资源供需关系,维持供需平衡,对维持资源安全、缓解资源短缺有积极作用;但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技术很难有大的突破,对资源供需关系的调节作用有限;同时自然资源消耗数量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极限时,技术革新的效果就无法显现了,技术革新在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时有其局限性。10.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人类从中获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少11.自然资源的质量评价方法铁矿品位:富铁矿;贫铁矿石油含硫量:高硫石油;含硫石油;低硫石油耕地: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12.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开发利用成本差异(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不同质量,用途有差异1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均匀,但有规律可循可再生资源:有地带性规律非可再生资源:遵循地质规律,富集特定地区(空间分布不均)14.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空间分布不均是社会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资源优势不同,发展方向不同;自然资源组合好的地区,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需求,促进区域联系和全球化进程:一些资源直接流动;一些资源通过产品贸易间接流动课本活动题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本7【活动】说明工业化牛奶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1.指出工业化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饲料生产: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等; 奶牛养殖: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牛奶加工: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 牛奶配送与消费:能源资源2.分析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更多自然资源的原因现代工业社会消费自然资源以加工成产品的间接利用为主,相比传统直接利用消费,每一个中间环节(比如包装、储运、管理等)都需要消耗更多自然资源;现代工业社会资源开发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增强,人类生活水平提升,人均资源消耗量增加;人口数量增加课本8页【思考】1.哪些因素有助于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的经济上可开采储量?科技水平提升有助于增加非可再生资源经济上可开采储量,但仍受自然环境供给极限限制。课本9页【思考】1自然资源稀缺可能引起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哪些变化?供给增加 需求减少2.价格上升为什么会引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价格上升,导致资源经济价值上升,促使技术革新以寻求新的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寻找替代资源,引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3如何看待技术革新对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技术革新可在一定程度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但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的技术发展并不能完全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课本11页【活动】分析水资源和供水量的空间差异1、绘制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与供水总量柱状图,以及供水结构饼状图2.比较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差异与湖北相比,北京水资源总量少,供水总量少,人均水资源量少3.北京供水总量为什么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总量?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少,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总量少;北京是我国首都,人口多且密度大;经济水平高,产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于当地水资源总量,缺水严重;由于国家采取跨流域调水向北京供水,所以北京供水总量大于水资源总量4.为什么湖北的人均用水量比北京高得多?湖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能满足当地用水需求;气温高,蒸发量大;湖北农业用地多且多为水田,耗水量大;无缺水之忧,节水意识不足5.根据以上分析,对北京和湖北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作简要评价。气候上,两地降水季节差异大,水资源保障均存在季节不稳定风险,相比北京,湖北河湖多,年降水量大,季节性供水不足的风险远小于北京。水资源数量上,湖北水资源量远大于供水量,足以支撑供应的稳定性;北京水资源量小于供水量,且地下水使用占比大,长期供水大于水资源总量,加剧供水不足风险。北京经济发展快,用水需求量呈增加态势,加剧供水风险。南水北调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入北京,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北京市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工业革命前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差异 工业革命前:人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限,地球的大气、土地和水能够满足人类生产和消费需要,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产生了环境问题 2.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资源和废弃物数量增加; 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影响越大;区域差异显著。 技术水平:一方面,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另一方面,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环境问题的危害使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受到损害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降低,降低舒适感、审美体验等;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损害,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自然环境恶化 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污染物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前期人均收入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为了增加收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恶化,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后会带来技术进步、发展模式的变化,政府和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问题出现拐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减缓,环境质量会逐渐得到改善。 5.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 不是,可以避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一条经验曲线,示意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并不能说明收入水平和某些环境问题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而且环境问题的改善不会自动发生,它有赖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限制污染的环境政策的实施,以及技术进步的支持。因此,重视吸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宣传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才能少走弯路,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7.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增加科技投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课本活动题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本13页【思考】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太阳能、自然环境物质循环,能量释放到环境中丰富人类系统太阳能及环境中的能源、自然环境物质能量单向流动,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多样性遭破坏2.你认为那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自然系统能形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课本16页【活动】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技术达到一定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处理废弃物能力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完善等。2.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查找相关资料,用事实说明你的观点。不是。当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后,充分利用自然规律,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就可以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先处理并达标后排放等。【知识拓展】一、酸雨的危害(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后,释放大量铝离子,植物可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2)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3)诱发植物病虫害: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4)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5)腐蚀金属: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建筑材料变脏,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 被人们称之为 “黑壳”效应。(6)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二、臭氧层破坏的危害:(1)危害人类健康。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传染疾病(2)破坏生态系统,减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产量急剧下降;(3)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浮游生物受到危害,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大量鱼类死亡。(4)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引起新的环境问题,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 (5)使人工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加速老化。如建筑物、喷涂、包装等物质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命,使接近地面的有害臭氧浓度增加。 三、全球变暖的原因:自然:(1)地球处于温暖期;(2)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火山活动等;人为:(1)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2)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造成森林、草地的面积大大减小;(3)人口剧增,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4)海洋生态环境恶化;(5)土地遭到破坏,如沙漠化(6)酸雨的影响; (7)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变暖的危害:1、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及岛屿被淹没;2、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3、城镇排污系统失效;4、海水倒灌,地下水位上升,土地和农田盐渍化严重;5、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多发;6、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干旱加剧,影响农业生产;7、生物多样性锐减,珊瑚白化如何应对全球变暖: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开发利用新能源;3、调整产业结构;4、大力发展清洁生产;5、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6、加强国际合作;7、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问题研究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教材P1819知识拓展资料1什么是生态足迹1二者呈正相关。生态足迹越大,说明人类消耗的资源量越大;反之越小。2生态足迹代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自然环境系统服务的需求,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的利用,也包括污染物向环境的排放。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及生态压力就越大,会导致环境问题出现,自然环境失稳,其支撑服务功能受到削弱,进而削弱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功能,甚至造成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丧失。生态足迹小,自然环境提供的服务大于人类的需求,环境问题少,即使产生环境问题也能自然修复,有利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资料2全球生态足迹1变化特点:随着时间推移,全球生态足迹总体上有变大的趋势,但如果人类控制碳排放量,则全球生态足迹会随之有变小的趋势。年代:读图可知,1970 年全球生态足迹是1个地球,1970年之后,全球生态足迹开始超出1个地球,因此,全球生态足迹开始超出地球的承载力的年代是20 世纪 70年代。2地球上每个人的生态足迹之和就是整个地球的生态足迹,因此,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既影响个人的生态足迹大小,也会影响全球生态足迹大小的变化趋势。如果每个人的物质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高,那么,每个人的生态足迹都大,会导致全球生态足迹呈现变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