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题.docx
-
资源ID:76528659
资源大小:48.1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时间 : 90分钟 满分 : 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阅卷人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普通( )宁静( )危险( )迅速( )后退( )丰富( )2、下图这个故事的名称是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3、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的思念之情。(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表达_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元日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元日”指_。这首诗中描写的春节风俗有_、_、_。2从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重阳节有_、_的习俗,表达了诗人_之情。3纸的发明一文按照_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表达了作者_之情。4“文房四宝”是指_、墨、_、砚,“雅人四好”指_、棋、书、_。5、课文综合回顾。有的文章抓住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或重点段落就能概括出全文的大意。如本篇课文,只要抓住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_”和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_”,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_、_的特点,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_。6、默写诗句。(1)王安石在元日中用“_,春风送暖入屠苏”两句描述了正月初一辞旧迎新,春风送暖的情景。 (2)古代诗词中写春雨的句子有很多。在杜牧的笔下,清明时节的雨让人感怀故人,诗中是这样描述的:“_,_。” (3)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体现出重阳节习俗的诗句是:_,_。二、书写题7、根据拼音写词语。(1)hú li 偷吃了xing cháng。(2)他tái q 头,看到了向往已久的qio kè lì。(3)我们jì xù mì mì 地寻找着线索。三、信息匹配8、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凌”在字典中的解释有:冰;升高在空中;欺压侵犯;逼近;下面的句中的“凌”是什么意思?(1)我们要树立凌云壮志。( ) (2)这块冰凌非常精致非常美观。( ) (3)他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盛气凌人。( ) (4)凌晨时分那突如其来的一声尖叫把给吓得不得了。( )四、现代文阅读9、课外阅读理解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哎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上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竞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的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胡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地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过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戛然而止:_无地自容:_2她觉得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的原因不包括( )A孩子们羡慕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B孩子们以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为傲C父亲在一家条件很好的工厂工作D孩子们围在父亲身边听他吹长笛,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3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因为( )A父亲吹长笛的技术跟不上时代了B她恨左腿残疾又没技术被安排当了环卫工的父亲没出息C父亲吹长笛影响了她的学习D她怕父亲工作太辛苦了4父亲左腿残疾是因为( )A天生就是残疾B为了挣钱给她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的C被人伤害D在工厂上班的时候受伤5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父亲愉悦的心情B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关系和谐C父亲的吹奏技巧有了很大进步D“飞扬”的不仅是久违的笛声,还有人内心的无比欢悦6“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请你揣测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五、语言表达10、照样子,写句子。1例:明天再教她折纸。明天再教她折纸,好吗?A你别把这个秘密告诉老师。_B咱们明天去科技馆。_C我先把作业做完。_D妈妈,别关电视。_2例: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缩句)阳光照耀着草原。A三年级二班的张刚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缩句)_B我坐在树杈上津津有味地吃柚子。(缩句)_C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室里认真地讲课。(缩句)_D田野里的庄稼在雨露的滋润下正茁壮的成长。(缩句)_11、句子作坊。(按要求写句子)(1)铁罐骄傲地奚落陶罐常常很(连字词成句,并加上标点)_(2)谁会喜欢和傲慢无礼的铁罐做朋友呢?(改为陈述句,要求意思不变)_(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缩句)_(4)鹿角特别美丽。(改为比喻句)_六、书面表达12、写作。 春天里的燕子很可爱,夏日里的荷花很美丽你有喜欢的事物吗?仔细观察一种事物,写出你的真实感受吧!要求:(1)题目自拟。(2)语句通顺,用词准确。(3)把观察的过程写清楚。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