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中的常见语病及其根源分析ppt课件教师口语训练教程 第三版.pptx
-
资源ID:76596913
资源大小:2.06M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口语交际中的常见语病及其根源分析ppt课件教师口语训练教程 第三版.pptx
第四章 口语交际中的常见语病及其根源分析电子课件教师口语训练教程 第三版第四章 口语交际中的常见语病及其根源分析第一节表述类语病 第二节交际类语病3概 要45第一节表述类语病第一节表述类语病 所谓表述类语病,是指从说话人角度总结出来的语病现象。如图 所 述,这种总结借鉴了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的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格赖 斯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总是互相合作的,谈话双方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 望:相互配合,使话语能被彼此理解。因此,他们都遵守着某些合作的原则。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包括四项准则:其一,量的准则;其二,质的准则;其三,关系准则;其四,方式准则。这里所总结的八种表述类语病,对合作原则皆 有失控式违反。6一、略语略语现象表现为,说话人表述过于简略,以致其本人自以为话已说完,而听者却还未理出头绪,不知所云。略语现象违反了“量的准则”之第一项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 所需要的信息。”其直接后果是,因为所说的话中必要的信息不足,以致难以 使听话人准确理解说话人的目的和要求,因而难以有效地配合说话人实现交 际的合作愿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说话人文化水平低,对话题找不 到恰当而且足量的话语,因而三言两语匆匆结束。这种情况的改变,一般只 能与提高文化水平同步进行,因为“茶壶里没饺子”,是无论如何也倒不出饺 子来的。但另一种情况却是茶壶里有饺子倒不出说话人的文化水平并不 低,对于话题的认识也有一定深度,但同样感到找不到话说。以大学生为例,当众表述时,三言两语后无话可说的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的理解能力、写作 能力并不差,究其根源,乃在于说话时思维主控能力不强,当众表述时又受 到心理障碍的干扰7二、赘语所谓“赘语”现象,就是在表述过程中,说话人过多地加入了“这个、那个、嗯、啊”之类的与话题内容无关的指示词、语气词,从而对双方交流造成干扰的现象。赘语现象违反了量的准则之第二项准则:“所说的话不应超出需要的信 息。”话语包含的信息量如果超出了需要的范畴,势必加重听话人理解和把握 话题主旨的负担,尤其是赘语之类的无效信息,对于实现双方的合作愿望是 一种严重的否定成分。这种现象的存在,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过去缺乏系统训 练,语言发声的机械动作快于思维运动,因而不得不用赘语来填补因思维 运动偏慢而导致的信息交流的暂时中断。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 思维表述训练加以解决。但还有一种情况,根源在思想观念方面。有人觉 得话语里有“这个、那个”之类的词语衬托,会使自己的表述显得有分量,显得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赘语与表述内容之间没 有有机的内在联系,它是说话人在表述时强加进去的,只能阻隔信息交流 并影响交际效果。8三、散语散语现象表现为,说话人或是在表述时把握不住话题中心,东拉西扯,或是在应答时,答非所问,而且往往一扯开话头就收不回来,严重者到后来 连自己都不知道起初的话题是什么了。散语现象违反了关系准则之“要有关联”的基本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如果话题是关于学校的,那么,听话一方一般都不会希望说话人扯到与学校 无关的其他方面去,而散语则表现为一种漫无目的式的延伸。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说话人思维机制的主控功能不强,表述中思维 运动的主方向不能紧扣话题,并且很容易被非主题因素左右和干扰。9四、断语断语现象的外在特点是话题表述层次之间的不连贯性。这种现象与散语 之间有相似之处而实质不同。散语表现为虽扣不紧中心话题,但对各个分话 题的表述还是基本清晰的,而断语则表现为语言表述时分话题之间的不连贯 性。打个比方说,一个主话题有时可以分解成几个子话题,主话题的完整表 述要求各个子话题的完整表述必须做到有机统一。而断语则表现为各个子话 题不完整,通俗地说就是,第一点(或一个方面)还没说完就说到第二点(或另一方面)去了,第二点(或第二方面)还没说完,又扯到第三点(或第 三方面)去了。断语现象同样违反了关系准则之“要有关联”的基本要求。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人将其归因于性子急,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 心理紧张,思维在紧张状态下运动无序。10五、模糊语模糊语是指听觉上的,而不是意义理解方面的,也不包括发声功能有障 碍者,以及由于某种原因有意识地支吾的情况。模糊语主要是指发声功能正 常,且有明确表述的愿望,却因吐字不清等原因而给对方造成理解困难的 情况。模糊语现象违反了方式准则之“要清楚明白”的基本要求。此类现象较多出现在当众表述的场合。其原因一般与过去缺乏训练有关,有些也与个人性格有关。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人有时说话不讲究字正腔圆,也无碍谈话的进行,但是,当他们一下子进入某种特殊场合或特定情境,面 对众多人或陌生人,心理上顿觉紧张,再加上原本不习惯于朗声说话,于是 难免事与愿违,想把话说清楚却未能收到理想效果11六、重语重语现象表现为,说话人在对话题进行表述时经常下意识地重复已经说 完了的上一句话,这种现象给别人的最大印象就是啰唆。它并不只是出现在 缺乏训练者身上。有时,任教多年的教师,也会有这种同一句话不知不觉说 两遍的情况。其原因,除了缺乏严格的训练之外,还可能是口语应用初始阶 段对自己表述能力缺乏信心,唯恐别人对自己说的话听不明白,不能理解,因而习惯性地总要再说一遍。重语现象违反了方式准则之第三项“简练(避免啰唆)”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口语的转瞬即逝特点,使得说话人有时需要采用对关键 语句重复的方式予以强调,以加深对方的印象和理解,这种有意识、有目的 的重复,与属于语病的重语现象应加以区别。12七、急语急语现象表现为语言节奏过快,有时,给人的感觉像是开机关枪,以致 对方在聆听和理解时感到吃力,跟不上。急语现象违反了方式准则之第四项准则:井井有条。井井有条不仅是表 达话题内容方面的逻辑要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等),还应包括按听话人感 到适中的速度与节奏进行表述,以保证听话人准确理解和把握话题主旨。急语现象不完全等同于说话快。一个人能够说话快,证明他的思维敏捷,反应快。但是思维反应快不一定语言节奏也快。能保持以听话人感到适中的 速度与节奏进行表述,是实现井井有条标准的重要前提。急语现象的产生原因,从说话人自身检查,一是性子急,一是有时心理 上有些自以为是。这两点,都是口语交际中应当注意加以克服的。13八、缓语缓语现象的特点是语言节奏过慢,表现为每句话都拉得较长,其信息中 断处,不是靠赘语来填塞,而是借助单字发声时值的延长,也即通常所谓的 拉长腔。有时还表现为语句之间停顿时间过长,它和赘语一样对口语交际具 有某种阻隔作用。缓语现象因为干扰听话人理解和把握话题主旨,同样违反了方式准则之 第四项准则:井井有条。缓语与赘语产生的根源相似:一是思维运动速度慢于语言表述速度,不 得不靠延缓速度,使表述与思维同步前进;二是思想观念方面的,有的人觉 得说话用缓语显得庄重稳健,能增加语言分量。这是一种错觉。同样需要指出的是,生活中,当向对方告知一个不好的消息,一个比较 严重的处理决定(比如开除公职或学籍等)时,为了防止对方因心理上一时 难以接受而出现意外情况,有意识地借助“嗯、啊”之类的赘语和拖长语言 节奏的缓语来延缓信息传递速度,借以增强对方的心理承受力,这属于一种 特殊情况下的口语形式,不可算在语病之列。1415知识链接:语病是指语文中措词失当或不合逻辑的毛病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谏必以章疏,无有用稿草之理。”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休文 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当句自犯,尤为语病。”鲁迅 热风估:“渔丈人行的起首道:楚王 无道杀 伍奢,覆巢之下无完家。这无完家虽比无完卵新奇,但未免颇有语病。”16第二节交际类语病第二节交际类语病 交际类语病是从口语交际双向交流角度总结出来的语病现象。如图所示,其理论指导借鉴了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等人制定的礼貌原则。利奇等人 认为,语言交际现象纷繁复杂,使得合作原则难以全面统领,因此,他们又 总结出礼貌原则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礼貌原则共包括六项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 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这里总结的六种交际类语病对礼貌原则皆有“失控式”的违反。这里,对六种交际类语病逐一剖析如下。17一、不合语境礼貌原则之第一准则为得体准则。该准则又有两个次准则:其一,尽量 少让别人吃亏;其二,尽量多使别人得益。而不合语境违反了该准则。成功的口语交际,与语境之间应当保持一种能动的吻合关系,即对合适 语境的利用和对不合适语境的改变。而不合语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表现。一是口语交际的环境选择不得体。例如,在正有多人看书的阅览室里,两个人谈起了什么事情,不论说话声音多低多轻,都难免对周围形成干扰。另一类是,口语交际的氛围选择不得体。例如,在喜庆场合,众人正兴高采 烈之际,却有人突然谈起丧病之事,难免使大家扫兴。1819知识链接:语言环境即指说话时,人所处的状况和状态。语言环境有多种:一般地说,有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自然语言环境是指以该语言为母语的生活环境。局部的语言环境是指学习者部分时间生活或学习于该门语言环境中。而人工语言环境主要指学习者在头脑中用该门语言复述、描述、记忆或营造某些的场景。二、角色不当礼貌原则之第二准则为慷慨准则。该准则也有两个次准则:其一,尽量 少使自己得益;其二,尽量多让自己吃亏。角色不当就是对该项准则的违反。“角色”一词在这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应保持的某种身份特 性。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在多维的、多层次的关系网里生活的,在不 同的场合里,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一个人出现在某个具体的场合时,别人就会对他抱有某种具体的角色期待,期望他按照角色规范的要求行事,说角色身份应当说的话。在一般情况下,生活实践就会指导人们如何正确选择在某一具体场合中 的角色身份。但是,有的人在口语交际中仍然难免犯角色不当的毛病。例如,在轻松融洽的场合,却摆出了作为领导的严肃;在平等交流的场合,偏不肯 放下身为长者的威严。之所以如此,主要根源只怕还在于这些人对某种角色 身份过于偏爱。在口语交际中自己不肯吃亏,但其最终导致的,还是使自己 吃亏。20三、漠视对象礼貌原则之第三准则为赞誉准则。该准则也有两个次准则:其一,尽量 少贬低别人;其二,尽量多赞誉别人。而漠视对象则是对该项准则的违反。口语交际的成功,常常需要以交际双方保持心理上的平等、互相尊重为 前提条件,一旦交际过程中,某一方以“高一等”的心态与对方交流,就可 能出现漠视对象的语病现象。这类语病在社会交际中有种种表现。例如,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较多地使 用对方不太理解或完全不理解的专用词语,甚至在语调、态度等方面,也是 过多地“倾心”于自我情感抒发,并不关注对方“能否承受”“是否愿意承 受”等。诸种表现均可能因为“贬低了对方”而使其心理上出现“交流阻 隔”,此类语病可称为“孤芳自赏”式。再如,有时同时在场的人有很多,“漠视对象”此时则表现为,只与自己较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对象交流,将其 他人冷落在了一边。而如果此时被冷落的对象未能与其他人另外构成新的交 流,口语交际的整体效果就出现了不足之处。对此类语病,可称为“顾此失 彼”式。两相比较,“顾此失彼”式语病相对容易纠正。当这种情况出现而说话人 尚未知觉时,有时,旁边的人一个暗示,或者有人插入,与被冷落者开始口 语交际,情况便会有所改善。比较难以纠正的是“孤芳自赏”式,其根本原 因在于不能以赞誉的态度对待他人,甚至自认为“高人一等”。21四、拦截话题礼貌原则之第四准则为谦逊准则。该准则的两个次准则为:其一,尽量 少赞誉自己;其二,尽量多贬低自己。拦截话题是对该项准则的违反。“拦截”一词在这里是借用,意思是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一方过于偏爱自 己的滔滔不绝,不能谦逊待人,有时甚至硬性打断别人的话题,改为由自己 表述的不良现象。礼貌原则提醒我们,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每个参加者都既要做一个优秀 的表述者,同时还要做一个良好的听众。听与说相辅相成。那种只热衷于自 我表述,却无耐心聆听他人的人,在口语交际中,是很难受到欢迎的。需要指出的是,生活中还存在着另一种“拦截话题”现象。例如,亲人、恋人、朋友久别重逢,或者初次相识,却“酒逢知己千杯少”,双方都有向对 方倾诉的热情,以至于“拦截话题”。此类现象不应划入语病之列。因为,在 此类现象中,双方急于要向对方倾诉的,是友谊和亲情、观点和思考,呼唤 的是对方的理解和认同,表现出的是对对方的敬重,与不能谦逊待人而造成 的拦截话题有着本质的不同。22五、超前判断礼貌原则之第五准则为一致准则。该准则的两个次准则为:其一,尽量 减少双方的分歧;其二,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超前判断则是对该项准则的 违反。所谓超前判断,是指在双向交流过程中对对方的表述缺乏听的耐心,未 等对方说完,便自以为已全部了解,或已不想再了解,遂以自己的判断结论 硬性拦住对方话题,中止对方的表述。超前判断与拦截话题,同为双向交流中的语病,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 于,都缺乏聆听对方表述的耐心,但又有不同。拦截话题是将对方的话题“抢夺”过来,改为由自己表述,而超前判断则是不等对方说完,自己就超前 得出了结论,并以此中断了对方的表述。超前判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已听的部分材料断定自己已获知详 情,遂作出超前判断,结果出现判断错误;二是超前判断的结论虽然正确,但根据当时的语境要求应当让对方将表述完成,超前判断却硬性打断了。超前判断无论结论正确与否,都应属于口语语病。因为它们都会降低对 方进行交流的热情,甚至会诱发对方的心理障碍,对双向交流产生不良影响。23六、假意倾听礼貌原则之第六准则为同情准则。该准则的两个次准则为:其一,尽量 减少对方的反感;其二,尽量增加对方的同情。而假意倾听则是对该项准则 的违反。24所谓假意倾听,是指在双向交流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应当聆听的一 方只作出了聆听的表情、态势,却并没有真正集中思想聆听,有时还进一步 自以为是地接话应答,结果答非所述,使口语交际的效果受到损害。假意倾听现象产生的根源一般来自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可称作客观方面,例如某人本来正有要事在忙,或正欲去处理某事,因为临时出现了新情况,不得不去接待应酬,此时,该人虽然身在交际现场而心却在他处,以致出现 假意倾听;其二可称作主观方面,例如,说话人由于某种原因,或词不达意,或头绪纷乱,以致听者失去耐心而又不得不假意倾听,或者,听话者无意与 说话人进行交际,但碍于身份、职务等方面的原因,不得不虚与应对,以致 出现假意倾听。两种假意倾听,虽然主客观原因不同,但有共同之处:都是说话人与听 话人个人需求之间发生冲突造成的。25通过以上对种口语语病的综合分类及根源探索,我们可以看到,口语 交际中的语病现象,虽然表现各异,但其病因却相对比较集中。表述类的八 种语病,较多起因于说话人的思维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诸如口语表述 时思维主控能力不强、思维运动偏慢,以及有心理障碍、心理紧张等;交际 类的六种语病,主要起因于说话人的观念意识方面,如说话人自我中心意识 过强,对交流对象关注不够或尊重不够等。由此,我们可以确立治疗口语语病的原则,那就是在口语交际和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对思维素质、心理素质和自主控制能力的系统训练,同时注意 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关注、尊重交流对象。这样就可以较快地消除口语语病,提高口语交际水平。2627知识链接:在公关语言学上,语言环境主要指语言活动赖以进行的时间、场合、地点等因素,也包括表达、领会的前言后语和上下文。语言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从交际过程来说,听、读是理解语言的过程,属于接收信息;说、写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属于发送信息。理解和表达虽属于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但都受制于语言环境。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最大。同样一句话,在这个场合由这个人说出,与在另外一个场合由同一个人说出,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同样一个意思,在这个场合对这个对象说,与同样在这个场合对另外一个对象说,使用的语言也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在口语交际中,有了狭义的语境,再加上谈话时的一些辅助性的非语言手段,如表情、手势、态度、语调等,要达到相互理解并不难。但是把语言写到书面上就不同了,孤立的一句话,如“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就很难理解,是谁对谁说的?到哪去了?是责备、爱护,还是撒娇?这时就要依靠狭义的现实语境来理解。广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也有较大的影响。比如一个人说话粗声粗气,可能有几种情况:(1)对对方有意见;(2)刚刚生过气,心情还没有平定下来;(3)性格、语言习惯就是这样;等等。到底是哪一种意思,需要根据广义的语言环境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