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扶贫人物先进事迹7篇.docx
最美扶贫人物先进事迹7篇最美扶贫人物先进事迹【篇1】 _,中共党员,2月担当河南省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被上级表彰,以来连续四届被选为信阳市人大代表,期间8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_年被县评为“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_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_年被县评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被县评为“最美村干部”、“优秀人才”,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固始县张老埠乡桥头村位于乡政府西南8公里处,属丘陵地区,辖8个村民组,402户,1462人,是张老埠乡五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68人,外出务工人数 600多人;2016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后,现有贫困人口57户,141人,县对口帮扶单位为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口帮扶企业为国源超市。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_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关怀乐观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全都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桥头村依据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依据“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力气等困难家庭实际状况,依据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全部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57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惹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她排解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整村推动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6万元;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落实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实项目资金60万元;新建生产桥2座,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乐观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我们还确定了农夫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全都好评。 三、找准路子,进展特色产业。 x_带领村干部,协作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化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缘由,查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方案,在充分敬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进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进展莲藕种植,使桥头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解决了扶贫异地搬迁户的生计问题,通过产业拉动,保证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进展、可致富”。如桥头村圣岗组贫困户杨运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贫困改嫁他人,两个女儿都在上初三,家庭负担特别沉重。当莲藕基地落地桥头村时,杨运田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始终抱着几亩农田田不愿放松,汪书记通过反复与杨运田算经济账,他最终同意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目前杨运田除了可以获得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酬劳,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每天100元的劳动酬劳,年收入达1万元左右,同时还照看了两个孩子,现在见到杨运田他很有信念的说:“我2016年就能脱贫了”!二是引导群众在进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和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进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养鸡60万只,总收入1500万元,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鸡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念。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x_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特别留意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实行精神扶贫。该村朱圩组的贫困户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贫困离家出走,母亲也偏瘫在床,一个13岁的孩子在学校就学,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学的儿童,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实行袁江海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假如解决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袁江海家关怀照看卧床的母亲,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孩子的学校,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关怀袁江海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关怀,建起来三间平房,又给袁江海介绍在村旁边的水泥零售店,关怀装卸水泥,他既能照看卧床的母亲,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忱了,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汪书记正带领村“两委”班子连续依据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动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关怀贫困户搬离“穷根”,进展莲藕种植业和养殖业。 最美扶贫人物先进事迹【篇2】 _,男,藏族,1980年诞生于江孜县江孜镇宗堆居委会,2007年获得地区人社局颁发的中级厨师资格证书,随后于2012年7月获得全国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并于2014年创办江孜县雪域阳光民族传统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江孜县唯一一所私营性质的职业技术学校,自担当校长工作以来,他靠着坚决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农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在自己的岗位上静静地奉献,辛勤地耕耘,为全县农牧民技能培训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也使得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成果斐然。 一、真心育人,以真情教化同学 作为一名职业老师,他坚持“信任每个同学能够成人成才,关怀每个同学实现就业愿望”的学校德育理念,在教学中推崇快乐教学和赏识教育,努力让同学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自信;在工作中擅长潜心反思和深化争论,结合职校同学的专业特点和德育实际状况,深化学校德育模式。他坚持同学的德育工作态度,始终与同学近距离接触,深化同学中准时了解同学的动态变化,走访困难同学,了解同学家庭和同学的真实状况,与县人社局、同学家庭、同学本人共商育人良策,做到工作时有的放矢,同时在同学中也树立起了较高的威信。从办校至今,共培育同学402名,实现就业226名,实现现金收入35005000元/月/人。 二、以身作则,以德行影响同学 作为一名老师,在工作中他不断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在自身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时刻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同学。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坚决践行着同学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决个人利益听从学校的利益理想信念。被江孜县人社局授予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单位,2016年9月又被江孜县委、政府评定为江孜县农村乡土有用技能培训点。 三、大爱无疆,以爱心温和社会 在创办职业技术学校三年以来,他努力克服自身资金局限,满怀一颗爱心乐观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在为全县1000多名农牧民贫困同学供应就业岗位的同时,按时支付员工工资达28.8万元,送上各类节日慰问福利折合资金达7万余元。特别是2016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确保参加就业脱贫的学员能准时兑现现金收入,他创新培训方式,关怀贫困学员边学习边实习边实现收入,截至目前,已有229名贫困户学员以此方式实现平均月收入30004000元。同时,从办校至今,他以个人之力通过支付现金、解决高校生学费(生活费)、送粮送药、修建住房等方式先后资助全县低保户共计42户,折合资金共计12万元。其本人辛勤的付出先后获得江孜县委、政府颁发的各类捐资助款的嘉奖。 成果已然属于过去,现在的格桑罗布校长正以饱满的热忱、昂扬的斗志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投入到全县脱贫攻坚的战役之中。 最美扶贫人物先进事迹【篇3】 _,男,生于_年6月,满族,中共党员,2012年10月到凌海市扶贫统计监测中心工作,主要负责数据统计监测工作。由于人员少,他还参与扶贫办其他业务工作和日常管理等项工作。在工作中,他听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钻研业务,克服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等困难,在他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数据业务,没有消逝纰漏,是全地区业务尖子。为扶贫办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全都好评。 接地气摸实情,科学制定脱贫方案 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农村扶贫工作当中;在青葱正盛的岁月,他无怨无悔地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到扶贫工作岗位八年来,他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同事、战友,成为了一名业务骨干、老同志。他始终认为,扶贫办是脱贫攻坚的“参谋部”,是全市工作的“排头兵”,必需苦练本领,吃透弄懂“精准”二字的含义。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克服扶贫办工作量大人员较少的现状,不怕苦、不叫累,在扶贫办领导的带领下,作为负责数据业务的骨干,他始终坚持“下乡风雨无阻,见面不落一人”的原则,进村入户、嘘寒问暖,每天一身土、一脚泥已成为常态,入户了解状况,核查贫困户“三上墙”、档案,对乡村扶贫工作进行急躁指导,已经成为乡镇扶贫干部心目中的业务大拿。在把握全市贫困人口基本状况的同时,为扶贫办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和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出谋划策。 勤沟通多协调,为脱贫攻坚供应科学依据 2017年,依据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精神,严格依据“六个精准”和“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结合辽宁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内容,在村和乡镇初步上报扶贫对象的基础上,该同志与公安局、住建局、编委办、市场局、社保局等多家部门反复沟通,对车辆、房产、工作、工商注册、城镇养老保险等方方面面信息进行筛查比对,确保精准扶贫对象严格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要求,经过他们急躁细致大量地工作,最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指导乡镇进行系统录入,将贫困户名单进行长期公示,并将市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全部程序环环相扣,为扶贫单位供应了基础信息,同时也为贫困户脱贫供应了科学依据。 办实事解民忧,赢得干部群众全都认可 为了使贫困对象识别更加全面精准,结对帮扶更加细致周到,通过周密调研,市里建立了脱贫攻坚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这是一项浩大的组织人力和业务工作的总动员。他经常加班加点,对乡村进行业务指导,到基层进行手把手培训,时间来不及,就用电话、手机联系,那段时间,他自己的手机变成了办公电话,在他和同志们的辛苦努力下,全市创新发挥“网格化+微信群”作用,建立网格群277个,建立脱贫攻坚网格单元3097个,1143名网格员对全部贫困户全方位、全掩盖无缝对接。让动态掌控更加直观具体,日常管理更加规范有序,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管理关口前移。贫困群众对各项扶贫政策更加直观明白,各项扶贫工作落实和帮扶实实在在,简洁直观。他还带领同志们经常开展调度、督促,实现了网格员按要求入户,报送有效信息162余条,关怀贫困户解决困难187项。当贫困户住上光明舒适的新居、增加收入摆脱贫困,面对记者喜极而泣,感谢党和政府之情溢于言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项检查验收,推动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实,哪里都有他的身影。在督导督查工作中冲锋在前,乐观协作有关部门检查,得到了市里领导和贫困群众的全都好评。 立足岗位职责,无悔奉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了一名年轻的基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锋本色! 最美扶贫人物先进事迹【篇4】 _,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生于19_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本科文化程度,2006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友情农场第五管理区党委副书记。自农场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坚持每周至少3天走访贫困户,严格依据农场三个一的要求并制定脱贫措施,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用真心扶真贫,用真情扶真困,关怀贫困户脱贫。 第五管理区区直辖4个居民委,1143户,2771人,是友情县三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其中20_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户,40人,20_年初开展贫困户精准帮扶后,现有贫困人口4户,8人,脱贫16户32人。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王立彬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关怀乐观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全都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第五管理区依据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依据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力气等困难家庭实际状况,依据居委会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社区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全部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出的20户贫困户名单在管理区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农场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解万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落实项目资金40余万元;新修区直道路3公里,修理区直主道2公里,新修公共厕所3座,为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修建小型厕所7座、室内厕所3所。得到了管理区群众的全都好评。 三、找准路子,进展特色产业。 同志带领社区干部,协作驻村工作队和农场领导,深化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缘由,查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方案,在充分敬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进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_年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1000余亩进展经济作物种植,使管理区群众在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进展养殖业做文章。引导贫困户联合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进展养殖业,目前管理区养鸡、养鹅、养羊户慢慢增多,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念。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王立彬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特别留意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实行精神扶贫。 对那些见人不抬头、不说话自卑的贫困户。王立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假如解决不好,这些人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他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到这些精神贫困的贫困户家中,同他们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协调解决现实困难,关怀查找致富门路,联系外出务工。通过精神扶贫,那些自卑的贫困户现在见人也热忱了,一些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找到致富门路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一些贫困户年内就能脱贫。 目前书记与管理区两委班子连续依据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管理区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 最美扶贫人物先进事迹【篇5】 胡文明同志自2017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依据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状况、征求看法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在实践中制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深化走访,精确把握村情民意 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 胡文明把自己看作是一名一般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化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脚印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夫群众座谈沟通,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化的走访调研,他不仅精确把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手资料,还清楚把握了整个村情社貌。 吃透政策,深化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 胡文明同志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依据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胡文明与两委班子一道,准时组织宽阔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悟,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比,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 在调查工作中,胡文明同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化查找产业进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平安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平安、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依据“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政府,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精确性。 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看法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状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精确把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动状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非浅 胡文明同志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动身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 胡文明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浇灌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动状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关怀村民解决安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胡文明同志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胡文明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摸干脆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特别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胡文明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化调查,了解把握了拖甸村目前的进呈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养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进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光明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 牢记宗旨,呈现人民公仆形象 在离开昆明时,胡文明在他的日志中写道: 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的确有确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家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家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意,一份热忱,家乡我来了! 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书记惊异地说:“真住啊?”胡文明真诚地说:“从今日开头,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今,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胡文明同志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胡文明同志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 胡文明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老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习,加强党性熬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整改”工作中,胡文明同志擅长宣扬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化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急躁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缘由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依据实际状况做出选择。 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把胡文明和他的队友当成了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办公室,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情愿来和工作队协商。胡文明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受,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期以来的一个猛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确定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胡文明同志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最美扶贫人物先进事迹【篇6】 人生有多少路口,就会有多少选择,准备人的选择的是一个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人民群众身陷穷困、需要帮扶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享受自己的安逸生活,有的人选择与人民群众一起奋斗。黄丕臣同志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毅然选择后者,虽然已不年轻、且身体患病,但却照旧坚决执着、一心为民。 2019年7月,黄丕臣被选派到安乐乡担当扶贫工作队长,桃源村委会驻村队长、第一书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因在扶贫工作、群众工作中,他一心为民、阅历丰富,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傅”,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老黄师”。 面对扶贫他选择服务群众 2019年7月,黄丕臣乐观响应组织号召,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和一颗酷热之心,选择深化基层、扎根农村,到偏远的安乐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他乐观组织村、组干部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服务群众,逐户逐人进行摸排,为精准落实脱贫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深化调研,广泛征求看法的基础上,指导关怀桃源村制定了帮扶工作规划和年度帮扶方案,提出“强支部、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的工作思路,为桃源村的进展明确了方向。 为桃源村的进展,为桃源村群众的脱贫,他想的多、做的也多。村里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状况、住址所在、致贫缘由、帮扶措施、帮扶联系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比包片的村干部还生疏。他还乐观协调争取扶贫资金15万元,实施了迆桃源、温家村村间道路硬化、者四冲坝塘修理工程;向县总工会争取资金6.7万元,用于补助村委会文化活动室建设;两次到州老体协,协调桃源村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目前,投资64万元的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由他主抓的桃源村史馆也即将开馆。 面对困难他选择建强支部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作为第一书记,黄丕臣深知基层党组织是推动精准脱贫、维护社会稳定、带领农夫致富的战斗堡垒,是带领群众脱贫的主心骨。他充分发挥自己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生疏基层党建工作的优势,从实际动身,坚持党建、扶贫双推动的思路,关怀桃源村制定完善了村组干部定期学习、公开承诺、议事决策、结对帮扶等制度,有效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带领村组干部到戌街、共和参观产业进展、基层党建工作,主动协调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到桃源村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有力提升了村班子和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力气水平。指导桃源村制定“三会一课”年度方案,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把组织生活与农村工作相结合,既加强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又服务了人民群众,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优配强了支部班子,转变了村民小组无人理事的状况。刘家坝党支部、迆桃源党支部成功创建为规范化建设达标党支部。 面对纪律他选择带头遵守 作为工作队长,他始终带头遵守驻村工作纪律,严格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方法和驻村在岗、考勤签到、请销假、工作例会等制度,切实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坚持带头转变作风、多办实事,严格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落实和公开公示,切实做到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确保了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坚持每月召开1次全乡驻村队员例会,了解驻村队员思想、工作状况,准时传达学习上级扶贫工作文件会议精神,争论解决驻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面对病痛他选择重返岗位 2020年5月27日,黄丕臣到羊旧村开展脱贫攻坚交叉检查工作,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他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全身无力,倒在了地上,被紧急送到州医院进行抢救,经全力救治,最终转危为安。主治医生说,黄丕臣同志是突发的急性心肌梗死,幸亏转送和抢救准时,否则就有生命危险。单位领导、同事和身边伴侣要求他出院后申请回单位工作,但都被他一一婉拒了,他说,“我没事,桃源村的进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桃源村的贫困户还需要连续帮扶才能稳定脱贫,组织交给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桃源村的老百姓还在等着我。 他用一颗赤诚之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重承诺!一年多的扶贫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他已经和村民心心相通,成为了村民的知心人。在他的努力和带动引领下,村“两委”找到了引领进展的方向,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为桃源村巩固脱贫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美扶贫人物先进事迹【篇7】 吴_,中共党员,2017年5月担当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皇都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之前的工作中,也为单位的骨干成员,不仅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更是深得群众宠爱,也被同事称为热心大哥。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吴西选利用一切时间并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入户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摸村情;针对村中的真实问题想方法、找对策、制定全村进展规划;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高治理水平,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团结班子、提高战斗力、服务群众,事事为村民着想,希望真正能为贫困群众解决问题,带领村民摆脱贫困,使皇都村摆脱贫困村,这些所做所为得到群众的全都好评,具体事迹如下: 一、入户调查,仔细排查,精精确定贫困户 自上任以来,坚持通过随机的入户调查,结合镇政府及村干部的状况反馈,依据市政府对贫困户的确定标准精精确定贫困户。只有自己入户与群众深化交谈,才能把握最真实的状况,让真正的贫困户得到精准帮扶。 二、一点一滴的无私奉献,深得群众感动 贫困户中的老党员肖金柱老大伯,其儿子离异多年,孙子患精神疾病,吴西选经常帮老人干农话、打扫卫生,并与其谈心,希望通过一些国家政策帮老大伯一家逐步解决实际困难。 为包联户张红心找贷款,为其女儿找工作,并帮其干农话、打扫卫生等。 韩选民因其妻子、儿子有残疾,吴西选为其找贷款,帮其进展大棚冬枣产业,并针对其儿孑的厨艺优势关怀其开饭店。 在暴雨高温来临时首先想到贫困户,以皇都为家,为村上争取773米生产路硬化,2干多米巷道下水施设建设。 由干村上办公经理费困难,自费为村上买笔、纸打印机等办公用品。 端午节为贫困户送问候!陈自明老人有残疾,儿子在外打工自己和老伴管8岁小孙,吴西选义务为其看接孩孑、复习公课,干农活。 三、找准路子,进展特色产业 吴西选带领村干部,协作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化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通过分析致贫缘由,查找脱贫措施,为每户贫困户制定脱贫方案,用八个一批对应找措施,在充分敬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进展冬枣产业为主,外出打工就业为辅的脱贫致富的路子。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念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自尊心很强,特别是一些贫困户,他们因各种各样的缘由感受不多其他人的温和,心理比较敏感,在关怀他们的时候要特别留意方法方式。吴西选经常通过谈心的方式走进他们,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关怀来获得他们的信任,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对党要帮他们脱贫的信念产生信任,至此不但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优秀党员形象,更是让贫困户重拾生活信念,早日脱贫。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