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生物教案(精选9篇).docx

    • 资源ID:76673524       资源大小:42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生物教案(精选9篇).docx

    高中生物教案(精选9篇)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同时,逐项完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3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在实验课上,将3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一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另外,在完成前两个实验时,一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一个实验的操作。 3、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4、做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5、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三、参考资料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准备植物组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必须加以选择。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供实验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34h。浸泡时间短了,不容易切成片;浸泡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做鉴定脂肪的实验,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情况选用苏丹或苏丹染液。苏丹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因苏丹染液与脂肪的亲和力比较强,所以,染色的时间应比较短,一般为1min左右。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材料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种子,动物材料常用的是鸡蛋(卵白)。如用大豆种子,必须提前浸泡12d,这样容易研磨成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采用现成的大豆磨成的豆浆,豆浆可以购买,也可用小型的研磨机制取。利用豆浆作实验材料,可以节约实验时间。 如果用稀释的卵白作实验材料,效果会更好。 斐林试剂的配制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 使用时临时配制,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苏丹溶液的配制称取0.1g苏丹干粉,溶于100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苏丹溶液的配制称取0.1g苏丹干粉,溶于50mL丙酮中,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50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双缩脲试剂的配制取10g氢氧化钠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A。 取1g硫酸铜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B。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及学习任务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普通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三板块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它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第二大功能,着重解释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之间的循环利用。主要是以碳循环为例揭示生态系统中物质的相转化。教材中知识点突出,设置合理,更有图文并茂的解释,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降低了难度。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掌握并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的利用方式,通过物质的流通方式归纳出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特点和意义,并能够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对象的分析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物质的概念,高二同学已经学习过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实践生活联系的十分的紧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也很多,所以有了知识基础和实践基础,学习这节课的难度就降到最低。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学生探讨,老师引导的方式进行。 三、三维目标的确立 【知识目标】 (1)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并理解碳循环的过程 (3)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 【能力目标】 (1)能够分析并应用碳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理解物质循环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体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温室效应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碳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五、学习目标研究 分析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探讨温室效应的改善策略 六、学习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为课堂导入,提出“为什么地球上的元素和物质历经这么多年还依然没有消耗殆尽呢?”,以此引起学生们的讨论,进而提出物质循环的概念。 紧接着以碳循环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被利用的过程。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此来推导归纳出物质循环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探究、合作、推理的方式完成。 展示地球“温室效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组织同学们共同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相应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环保思想。 在了解完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以后,组织同学们通过“探究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这一探究实验,进一步更为直观的认识到物质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反复利用这一物质循环的重要特点。 最后,抛出问题:物质能够循环利用的动力是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联系。将生态系统中散乱的功能统一起来,揭示:在生态系统中不但是各个组分之间,能量和物质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七、学习准备 网络资源准备:温室效应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详细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那么大家考虑一下,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呢?我们已经利用了很久的时间,为什么这些资源依然存在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提出各种解释。 教师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再多的资源只要一直利用都会在某天消耗殆尽的,可是如果这些资源在我们利用的过程中也在缓慢的产生,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反复使用了呢? 学生活动:是的,可是要把握住使用速度和产生速度之间的平衡 教师活动: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师活动:板书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教师活动:我们都知道“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不论在非生物界还是生物界都广泛存在,接下来,同学们观察课本“图5-11”,小组之间讨论并总结“碳循环的过程” 学生活动:小组内部讨论 小组讨论完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体展示,并板书碳循环的过程模式图。 教师活动: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碳循环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是反复被利用的,但是我们的板书之中还少了各种生物利用碳的方式。大家回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种群间的关系。完善板书。 学生活动:完善模式图,并画到黑板上。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答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循环,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循环流动,反复使用。 播放“温室效应”的视频和图片资料,组织同学讨论“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和改善策略。很多人都在提倡“低碳生活”,你了解吗?每个人都是生物圈的一份子,保护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汇总结果。“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是碳排放大于碳吸收。我们应该减少碳排放,同时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 【通过生活常见温室效应的知识讲解,联系生活实际中近年来的“低碳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行为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让学生明白自己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落实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活动:大家可以参照课本“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这一探究实验,自己提出问题设计相关的实验,来实际体会元素在生物之间流动的过程。 【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验,本实验简单易操作,通过学生课后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能量蕴含在物质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又是物质流通的动力,大家讨论,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及比较。 板书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与区别。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知识,通过碳循环的研究,我们明确物质循环具有反复利用和全球性的特点。我们的地球就是一个的生态系统,通过这节课我们也明确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知识精华 来源排出调节 水的平衡和调节 饮水、食物物质、代谢由肾、皮肤、大肠排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钠盐的平衡和调节 主要来自食盐主要经肾、其次由汗液、粪便排出醛固酮(盐皮质激素)调节 钾盐的平衡和调节 食物主要经肾、其次未吸收的随粪便排出醛固酮调节 意义: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某些疾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会丢失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影响血压、心率的稳定。 钾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水、盐调节的几个问题: 1)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应有三:促进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分泌排出、促进水的重吸收。 题例领悟 例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 A、输入生理盐水。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D、输入醛固酮。 解析:题意中出现的症状是缺少水和钠盐,其次输入比口服效果快。 固答案:A 例2:人体内K和钠离子的排出特点相比,不同之处是: A、多吃多排B、少吃少排C、不吃不排D、不吃也排。 解析:钾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钠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答案:D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的水的主要来源及排出主要途径是:() A、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 B、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 C、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 D、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大肠排出。 2、离子态的无机盐(如血液中的钾、钙离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 A、细胞结构物之一。 B、维持细正常生理功能 C、维持细胞的形态。 D、调节细胞内的PH值。 3、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4、调节无机盐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C、肾上腺素D、甲状腺素。 5、下列仅属于水分排出的途径的是:() A、肾排出B、大肠排出C、皮肤排出D、肺排出。 6、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进作用的是:() A、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醛固酮升高。 二、简答题: 7、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过咸的食物时,通过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促进()和()对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2)当血钾升高或降低时,可直接刺激,使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和()对的重吸收和对的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构成肾小管的细胞线粒体较多,起生理意义是。线粒体所需的能源物质和氧气由()提供,产生的二氧化碳由()_带走。 自我评价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C;4、B;5、D;6、A。 二、简答题 1、抗利尿激素1肾小管2集合管 2、肾上腺醛固酮1肾小管2集合管钠钾 3、提供能量,有利于纳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3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3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 高中生物教案 篇四 必修一绪论 许多科学家认为,可以把生物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以及更早的时期,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主要是实验生物学时期;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DNA双螺旋的发现与中心法则的建立,开始进入了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生物学时期。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变的更多,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等的手段和方法用于生物学使其不断分化出新的分支学科,另一方面,这些学科又相互渗透而走向融合,似乎并不是界限分明。 至今为止大家所接触到生物学一般都是描述性的知识,认为它是一门记忆的学科。如,记住某些动植物名称,观察生物的特征,知道他们的分类等,因此,有一点我非常希望你们这学期能记住的,就是生物学并不是一大堆事实的混乱集合,它有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有逻辑的连贯性。达尔文进化论是一种逻辑,适用于宇宙中所有星球及生命系统。 高中阶段有三本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微观和宏观) 分子与细胞中以细胞作为一切有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为出发点,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1925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家WILSON就提出: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功能(物质、能量、信息)细胞的发展 必修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阐明一系列客观事实、法则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组织形式。如果掌握了这些分子和遗传定律,就能从原理上理解许多生物圈里的生命过程,还能应用于解决在激烈的自然界遇到的新问题。并不着重特定的某些生物(如人),理解细胞的这些事实、原理适用于地球表面的所有物种。生化和分子规律20、30亿年前已经形成,并被保留和传承,几乎没变过。这种强烈的保守性意味着,我们可以知道地球早期生物进化的原理。 当我们掌握课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本法则和规律,将其应用于各种特定的问题:1)癌细胞是如何异常生长2)病毒如何繁殖3)免疫系统如何作用4)神经系统如何作用 5)干细胞的未来医学的影响 本学期之后期望大家认同的是,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的物质性;生命系统的开放性;细胞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用开放的观点审查自然现象和社会事务,具有普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生物学这是一个极速发展的领域,它之所以极速发展是1953年WATSON和CRICK 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我们期望达到的目的是,能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素养,以此来促进对世界、社会的认知及良好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一、生物学研究方法(一)观察 (二)假说和实验(三)模型实验 二、生命的重要属性 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1)具有生命的物体称之为生物。 (2)什么是生命,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但我们可以将生命描述为生物体存在的状态,而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第二,严整有序的结构;第三,新陈代谢;第四,应激性和运动;第五,稳态; 第六,生长发育和繁殖;第七,遗传和变异;第八,适应 多种细胞: 自来水装在塑料桶里放半个月变成绿色,这是原核生物蓝藻等大量繁殖;橘子放在阴湿的角落长绿毛,是真菌; 动物肌细胞呈梭形,汇成肌组织,煮熟的瘦肉可撕成很细的条状肉松;吃梨时感觉有“砂”,是石细胞。 第1、2、1)2)3、病毒: 1)、生活方式:寄生于活细胞内2)、结构: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DNA或RNA) 3)、增殖: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4)、危害:破坏细胞 5)、分类:植物病毒 小结: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靠单个细胞完成;多动物病毒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每个细胞共同参与完成;病 毒的什么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完成。 细菌病毒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除了? 依据遗传物质DNA病毒:噬菌体、HIV生物个体表现的生命活动归根结底是每个 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RNA病毒:SARS病毒朊病毒:只有蛋白质类病毒:只有RNA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实例4.(1)生活方式? 结构? 你知道哪些病毒? 学习目标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前言】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系统都有它的边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成分组成,系统 *相关信息都有它自身的调控规律和发展消亡的规律。 (1)在生物学研究中,提出了生命系统的概念,它包含生命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 哪些层次?每个层次都可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又相互包个体生物圈 含,构成更大的系统。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图1-1生命系【易错提醒】 (1)区分种群与类群,举例:统的结构层次 池塘里的所有鱼; 池塘里的所有鲫鱼 (2)说说草履虫、松树、人包含的生命结构的层次: 所在的层次: (3)组成细胞的一个分子或原子也是系统吗?是生 命系统吗? 课题: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情景导入】 展示:不同的细胞图片第一课时 【问题导入】 问题探讨:(1)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细胞? 一、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体现(2)它们有哪些相同点? 哪些不同点?1、多样性(不同点) 种类、结构功能、形态大小等学习目标一、观察细胞 【学科思维】2、统一性(相同点) 1、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相似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 2、知识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 化学组成: 增殖方式: 学习目标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能源物质:(1)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动植物细胞的细 胞核,但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吗? (2)阅读课本9页,了解原核生物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特别提醒】 根本区别: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1、表述:“无细胞核”、“无成型的细胞核”、“无核膜” 2、带“藻”字的不一定是蓝藻。 1 蓝藻:发菜、蓝球藻、颤藻、念珠藻 1) DNA 分子藻类植物:黑藻、水绵图1-3 “菌”子前面有球、杆、2)、细胞壁成分:肽聚糖(细菌)、黏肽(蓝藻)3、细菌:一类单细胞生物。 螺旋的都是细菌 3)、细胞器:只有核糖体4)、分裂方式:二分裂5)大小:较小(110UM)6)、原核生物:细菌、蓝藻2 图1-4细菌 细胞模式图 图1-5蓝藻细胞模式图 1)、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2)、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植物); 壳多糖(几丁质-真菌) 3)、细胞器:多种4)、分裂方式: 5)大小:较大(2030UM)6)、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高中生物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最大瓶颈,而氨基酸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形成又属于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动画、故事、游戏和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能力方面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蛋白质的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 1、教法及媒体选择 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层层递进,解决教学难点。 2、学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由宏观进入微观再回到宏观,形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 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 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他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荧光水母的图片 问:这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 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 展示: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问: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很高? 问:蛋白质对人体很重要,那么人体中的蛋白质又能承担怎样的生命活动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体中去进行一次旅行? 创设情景:三维透明人体场景。 观看人体骨骼肌的三维动画,并问:构建肌肉的主要结构物质是什么?这又说明蛋白质可以具有怎样的功能? 接着让学生观察在人体中可以发生的4个生命活动的场景,并问:在这样的4个场景中分别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各自具有怎样的功能呢? 总结: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承担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质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过渡: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蛋白质们能够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掀开它的神秘面纱吧!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创设情景:利用比喻,讲述“4个氢兄弟”和“两个强大势力集团”的斗争故事,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羧基”、“氨基”这些基团和它们的一些书写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为后面认识构成生物体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打下铺垫。 过渡:氨基酸会不会只有甘氨酸一种呢?告诉学生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问:比一比这4种氨基酸,从4个“邻居”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邻居”相同?几个“邻居”不同? 提问:其实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这一规律,能否根据这一规律将约20种氨基酸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出来? 活动:邀请两位学生主动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 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提问: 观察结构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结构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观察结构通式,氨基酸们都拥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质呢? 再来观察结构通式,和刚才的4种氨基酸,问道:如果说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来看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结构特点。(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从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氨基与羧基的连接方式两个方面考虑) 总结:对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并指出只有同时满足共同结构特点的氨基酸才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否则不是。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结构,但是由氨基酸作为基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指出是“相互连接”。 活动:请一位同学到前台来,和我做同样的一种姿势伸展双臂,两腿并拢,让学通过今天课的内容进行联想,可以想到什么?问:我和这位同学连接起来时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再问:那么氨基酸在相互连接时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创设情景:观看flash动画(蛋白质的形成) 提问: 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总结: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大致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过渡: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结构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并指蛋白质的种类有10101012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 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 活动:讲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 相互同学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 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 评价并总结: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蛋白质能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 小结、结课:在今天的这节课里,我们不仅获取蛋白质的基础知识,而且大家应该感受到蛋白质对生命的意义: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离开了蛋白质,这一切还存在吗?不过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可它们是生命活动“操纵者”吗?它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化合物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下节课吧! 高中生物教案 篇六 一、目标专题: 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回顾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设疑“储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如何转变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引出细胞呼吸。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析概念: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有氧呼吸动画展示有氧呼吸示意图,并提出问题辅助学生思考: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有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生成物H2O中的O又从何而来?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如何?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产量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认真仔细观看示意图,借助图示分析讨论问题备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尽可能的周全,方能以精准的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 分步重现有氧呼吸过程,加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解疑,请学生独立完成空白表格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有氧呼吸场所反应物产物释能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主要是葡萄糖丙酮酸少量第二阶段线粒体丙酮酸H2OCO2、少量第三阶段线粒体、O2H2O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1mol葡萄糖释放2870KJ,有1161KJ转移至ATP(合成38molATP) 总结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4,练习巩固 5,课后探究课题设计目的:以生活中常见实例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以既有知识为依托,借助各种资料,完成探究实验。预习无氧呼吸,找出两种呼吸方式的知识衔接点。资料:农村有家庭酿制甜酒酿的技术,请同学们组成合作小组一起探究甜酒酿的酿制过程并能提出相关问题继续探究。加酒药前为什么先要使米饭冷却?而后为什么还要保温?加的酒药是什么?既然是酒为什么会甜?在瓷坛内的米饭中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酿制甜酒酿时,总是先来“水”,后来“酒”,为什么?可用大豆制甜酒酿吗? 高中生物教案 篇七 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呈 色、 形,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实验程序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原理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用 的运动作为标记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目的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实验程序 光照、室温条件下水中培养黑藻 取一片幼嫩的小叶 临时装片:清水+小叶+盖玻片 低倍观察叶片细胞 高倍观察叶绿体的流动及流动方向 注意事项: 1、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进细胞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 2、在做此实验时,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生物教案(精选9篇).docx)为本站会员(麒***)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