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措施.docx
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措施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措施之相关制度和职责,随着经济的进展,对输电线路供电牢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电网的进展,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跳闸、停电事故确定值也日益增多。据电网故障分类统计表明,在我国跳闸率较高的地区,高压线路. 随着经济的进展,对输电线路供电牢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电网的进展,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跳闸、停电事故确定值也日益增多。据电网故障分类统计表明,在我国跳闸率较高的地区,高压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中,由于雷击缘由的事故次数约占(5070)%。尤其是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地形简洁的山区,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事故率更高,带来巨大的损失。要保障线路平安运行;应对雷害缘由进行有效的分析,确定雷击性质,并实行相应有效的防雷措施。 1雷害缘由分析 输电线路雷击闪电是由雷云放电造成的过电压通过线路杆塔建立放电通道,导致线路绝缘击穿,这种过电压也称为大气过电压,可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雷击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放电泄流通道,从而使大地感应电荷中和雷云中的异种电荷,因此雷击和接地装置的完好性有直接的关系。 输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最大可达到400kV左右,它对35KV及以下线路绝缘威逼很大,但对于110kV及以上线路绝缘威逼很小,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多由直击雷引起,并且同接地装置的完好性有直接的关系。直击雷又分为反击和绕击,都严峻危害线路平安运行。在实行各种防雷措施之前,应当对雷击性质进行有效分析,精确分析每次线路故障的闪络类型,接受针对性强的防雷措施,才能达到很好的防雷效果。 反击雷过电压是雷击杆顶和避雷线消逝的雷过电压,主要与绝缘强度和杆塔接地电阻有关,一般发生在绝缘弱相,无固定闪络相别,所以对于反击雷过电压应实行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加强绝缘,提高耐雷水平。绕击雷过电压是雷电绕过避雷线直接击中导线而消逝的雷过电压,主要与雷电流幅值,线路防雷爱惜方式,杆塔高度,特殊地形有关,主要发生在两边相。目前对绕击雷过电压实行的主要措施是削减避雷线爱惜角,安装避雷器等。 实际运行阅历表明:山区线路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和有效高度的增加,绕击率较高;平原,丘陵地区的线路则以反击为主。山区线路选择良好的防雷走廊,减小避雷线爱惜角,加强绝缘是最有效的防雷措施。对于平原,丘陵地区的线路降低按地电阻是最有效的防雷措施。 影响雷害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分析,精确推断雷害故障的性质,必需把握线路的运行状况,结合现场地理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2防雷措施 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的目的是提高线路的防雷性能,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在确定线路防雷的方式时,应综合考虑系统的运行方式、线路电压等级和重要程度、线路经过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土壤电阻率等自然条件,并参考当地原有线路的运行阅历,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实行合理的爱惜措施。除架设避雷线措施之外,还应留意做好以下几项措施。 2.1接地装置的处理 (1)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水平随杆塔接地电阻的增加而降低。电压等级越高,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对土壤电阻率较高地区,应选择更换接地网形式和置换土壤的方法,达到降阻。在雷击多发区域,主网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应保证小于10,山区也应小于15。在雷雨季节前,对雷击多发区域线路应按规程要求的方法,进行杆塔接地电阻测量。 (2)接地装置埋深,要求大干0.6 m,接受增大截面的接地引下线,引下线(热镀锌)表面要进行防腐处理。严格依据规程执行接地装置的开挖检查制度。重点检查接地装置的埋深、接头和截面的测量,对不合格的准时进行处理。(3)降低杆塔接地电阻,还需要确保架空地线、接地引下线、地网相互之间的良好连接。 2.2减小外边相避雷线的爱惜角或者接受负角爱惜 在以往进行防雷设计时,只要求遵照规程规定满足杆塔避雷线爱惜角的要求就行了,忽视了山坡对防雷爱惜角的影响,则造成了杆塔防雷爱惜角不能满足防雷设计的实际要求,增加了线路闪络次数,影响了电网平安运行。针对山区运行线路简洁受绕击的状况,建议接受有效屏蔽角公式计算校验杆塔有效爱惜角,以便设计时针对爱惜角偏大状况实行相应措施削减雷电绕击概率。 2.3加强绝缘和接受不平衡绝缘方式 在雷电活动猛烈地段、大跨越高杆塔及进线段,应增加绝缘子片数。由于这些地方落雷机会较多,塔顶电位高,感应过电压大,受绕击的概率也较大,通过适当增加绝缘子片数,增大导线和避雷线间的距离,达到加强绝缘的目的。规程规定:全超群过40m的有地线杆塔,每增高10m应增加一片绝缘子。随着同杆塔架设双回线路的不断消逝,当一般的防雷措施不能满足要求时,接受不平衡绝缘方式可避开双回线路在患病雷击时同时跳闸。其原理是两回路的绝缘子片数不同,遇到雷击状况时,绝缘子片数少的一回路先闪络,闪络后的导线相当于避雷线,增加了对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提高了另一回路的耐雷水平,使之不发生闪络,保持连续供电。 2.4安装避雷器 避雷线的架设在确定程度上降低了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但不是完全消退,这就要求安装避雷器来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从而限制过电压,保障输电线路及设备的平安。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35kV110kV架空输电线路,应在变电所1km2km的进线段架设避雷线。此外,发电厂、变电所的35kV及以上电缆进线段,在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处应装设阀型避雷器,连接电缆段的1km架空线路应架设避雷线。 2.5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 由于线路绝缘具有自恢复性能,大多数雷击造成的闪络事故在线路跳闸后能够自行消退。因此,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对于降低线路的雷击事故率具有较好的效果。据统计,我国110kV及以上的高压线路重合闸成功率达75%95%,35kV及以下的线路成功率约为50%80%。因此,各级电压等级的线路均应尽量安装自动重合闸装置。 2.6加强雷电监测,消退设备隐患 雷击闪络中单相闪络机会最多,闪络地点也是一基杆塔比较多见,但有时也有连续几基同时闪络,或相隔几基闪络的。所以,故障巡查时,不能只查到一个故障点就结束故障巡察,而应把全区段查完。对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可以应用雷电定位系统,雷电定位系统是一种全自动实时雷电监测系统。当线路发生雷击跳闸时,雷电定位系统能精确定位雷击杆塔,关怀巡线人员准时查找故障点,大大节省巡线人员的故障巡察时间,使线路准时恢复供电,确保线路的供电牢靠性。同时,通过对雷电定位系统的统计分析,能准时把握雷电活动的规律、特性和有关数据,为做好防雷工作供应保证。 3结语 雷电活动是一种简洁的大自然现象,目前没有哪种防雷措施能够起到确定防雷作用,即使比较成熟的防雷措施,也只能是相对降低雷害概率,削减线路雷击跳闸次数。为大幅度降低或消退雷害事故,必需在实践中探究,不断积累运行阅历,完善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实行更有效的防雷措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