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76721519
资源大小:67.6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专项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梁孝王来朝,因病免,客游梁。居数岁,著子虚之赋。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其卒章归结为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悦,以为郎。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筰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还报天子,天子大说。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已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病甚,为一卷书,言封禅事。相如既死,使者奏其书,天子异之。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B.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C.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D.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速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汉族传统复姓之一,本为官名,掌管边防军务,后成为担任该职人的后代的姓。B.赋,古代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不同朝代有不同称谓。C.负弩矢,古代迎接贵宾之礼,指身背弩弓与箭在车驾前开路,表示对达官显宦的尊敬。D.黎庶,起初分别是指奴隶社会中奴隶身份的劳动者和自由人,后借指普通的平民大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不羡慕官职爵位,两次托病,第一次是在孝景帝时期,托病免去了武骑常侍一职,第二次是武帝时期,托病在家闲居。B.司马相如非常擅长写赋,因为赋写得好,武帝特意召见了他,他又专门为武帝写了天子游猎赋,也受到了武帝的极大赞赏。C.司马相如针对邛、筰之地提出的建议得到了武帝认可,但遭到了多方的反对,在奉命出使这些地方之前,他写文章委婉加以反驳。D.司马相如的文章得到了太史公的赞美,认为几无瑕疵,文章最终落到倡导节俭的要旨上,这与诗经的讽谏作用没什么不同。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2)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不已亏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性情粗野,刚直好勇。他曾欺侮孔子,后来被孔子以礼诱导,最终拜孔子为师。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也不感到羞愧。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可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事务。D.子路尽忠职守,至死不渝。卫国政乱时,子羔劝他不要进城,子路以“不避其难”为由拒绝了,最终殒命。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8.结合选文第段的内容,概括分析子路的性格特点。9.结合选文第段的内容以及下列论语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对“勇”有怎样的看法。(1)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小猪),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乙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节选自庄子·外物)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节选自庄子·秋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B.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C.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D.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谥号是在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对其一生做的概括性的评价,如惠王、宣王。C.“子”是中国古代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D.“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它高一等的是“伯”,低一等的是“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困的言行的不满。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也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3)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4.庄子不愿出仕为官的原因是什么?四、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之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汉军皆走,相随入榖、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注】萧:萧县。榖(g):穀水(汉书·地理志:“毅水,东北至钱塘入江。”)。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B.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C.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D.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诸侯从高到低分为公、伯、侯、子、男五个等级。C.“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D.“帝”本指天帝、上帝,亦可指先王,春秋时期亦指修养和功德很高很大的人,秦以后成为“皇帝”简称。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成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B.项羽怀有私心。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封诸将为候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C.项羽善于用兵。彭城之战,项羽把汉军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一直追赶到灵壁东的睢水边。D.项羽做事并不迟疑。在彭城,项羽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跑,前后相随掉进榖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十多万人,但由于天气缘故,致使汉王得以逃脱。18.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19.汉军向南逃入山中,后来为何能逃脱楚军的围困?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文本一: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劝谏。秦王遂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迁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文本二: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B.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C.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D.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古代时指天子。依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文中的“万乘”指的是拥有万辆车马的周天子。B.书:文体名。文中指李斯的谏逐客书,其与谏太宗十思疏一样,同为古代臣子向君主进呈的公文文体。C.皇帝:我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文中的“皇帝”指的是秦王嬴政。他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如侍坐章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早年跟随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学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说秦王,后成为秦国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客。B.韩国人郑国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义,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大臣们请求秦王将这些客卿全部驱逐出境。C.因李斯上书劝谏,秦王于是下令废除了驱逐客卿的诏令,重新恢复了李斯廷尉的官职。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终于兼并了天下。D.李斯认为将客卿驱逐出秦国,实际上就是资助敌对国家,损害自己的百姓来让仇人更加强大。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与诸侯结怨。23.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2)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上(刘邦)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韩信与张耳号称二十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广武君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成安君曰:“今韩信兵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疲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不听广武君策。韩信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信鼓行出井径口,赵开壁击之,信佯弃鼓旗,赵果空壁争汉旗。信出奇兵二千骑,驰入赵壁,拔赵旗。卒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禽赵王歇。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麾下者,信乃解其缚,师事之。信问广武君曰:“仆欲北攻燕,东伐齐,何若而有功?”广武君乃曰:“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韩信曰:“善。”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节选自史记·准阴侯列传,有删改)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B.上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C.上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D.上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戒是指古人在祭祀或举行重要典礼前,整洁身心以示恭敬,包括沐浴、更衣、素食等。B.辎重是指外出所带的物资,也指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文中指后者。C.“暴其所长于燕”的“暴”意思是暴露、显露,与六国论中“暴霜露”的“暴”含义不同。D.“从风而靡”的“靡”意为倒下、失败,与促织中“试与他虫斗,虫尽靡”的“靡”含义相同。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几十个将领逃跑时,萧何因对韩信很赏识,所以去追韩信;刘邦因此质疑他,认为萧何有诈,并两次怒骂了萧何。B.刘邦因萧何举荐任命韩信,本想召见韩信任命之,但萧何却直面指出韩信离开的原因,并提议用隆重的礼节任命他,刘邦答应了他。C.广武君明白远道运粮草之弊,他根据井陉之道的特点,建议成安君带兵抄小路截断韩信的粮道,但成安君盲目自信,不予采纳。D.韩信在井陉之战中引敌空城、出奇制胜,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战后韩信以师之礼对待败将广武君,并虚心问计。27.萧何怎么说服刘邦留下韩信的?请简要概括。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齐桓晋文之事)(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关”,此“关”指玉门关,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B.“子将隐矣”中的“隐”是“隐居”之意。在古代,隐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如陶渊明就是著名的隐士。C.“汉孝文帝”,是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地位次于太师。西汉起称为太子太傅,后亦用作虚衔。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质,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C.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32.把文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以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3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诚闻之”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B.“越则杀王以降汉”与“宜皆降之”(苏武传)两句中的“降”字含义不同。C.“统理中国”与“移之官理”(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理”字含义相同。D.“人众车舆”与“假舆马者”(劝学)两句中的“舆”字含义相同。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领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D.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36.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巴蜀,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功臣皆曰:“臣等被坚执锐,攻城略地。今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B.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C.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D.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为“汉太祖”,谥号简称为“汉高帝”。B.布衣,麻布制的衣服。古时平民百姓不能身着锦绣,而只能穿麻布衣服,可用来借指平民百姓。C.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它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D.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慧眼识英。当刘邦还是贫民百姓时,萧何就利用职权保护他并送他五百钱当作路费;韩信得到萧何推荐成为大将军。B.萧何重视文法。刘邦入咸阳,将领们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收藏秦朝的法律诏令及图册文献。C.萧何忠君尽职。刘邦在外征战,萧何留守关中,制定法令制度,兴建土木,必先上奏;若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先行办理。D.萧何明哲保身。他听取鲍生意见,派亲人到军中效力;采纳门客意见,贱价强买平民田宅以示无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机。40.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巴蜀,使给军食。(2)今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附:参考答案1.C2.A3.D4.(1)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更宽广,西边到达沫水和若水,南边到达牂柯,以此为边界。(2)扬雄认为相如华丽的辞赋,鼓励奢侈的言词与倡言节俭的言词是一百比一的关系,这不是减损了相如的辞赋价值吗?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奉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过了几年,写了子虚赋。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事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任命相如为郎官。这时邛、筰的君长听说南夷和汉朝交往,得到的赏赐很多,他们大多愿意做汉朝的内臣,请求派遣官吏来管理,和南夷一样。汉武帝拿这件事问司马相如,相如说:“邛、筰靠近蜀地,道路也容易打通;秦朝时曾经开通为郡县,到汉朝兴起才停止;如今假如再开通,设置成郡县,会比南夷更好。”汉武帝认为他说的对,于是任命相如为中郎将,拿着符节前去出使。相如等到达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属官都到郊界上迎接相如,县令背负着弓箭在前面开路,蜀人都以此为荣。司马相如就便平定了西南夷。邛、筰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王朝的臣子。于是拆除了旧有的关隘,使边关更宽广,西边到达沫水和若水,南边到达牂柯,以此为边界。相如还京报告皇上,皇上特别高兴。相如出使西南夷时,蜀郡的年高长者多半都说开通西南夷没有用,纵然是朝廷大臣也有人以为是这样的。相如也想向上进谏,但建议业已由自己提出,因而不敢再进谏言了,于是就写文章,假借蜀郡父老的语气写成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