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
-
资源ID:76722104
资源大小:86.4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8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B.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林尽水源,便得一山C.是亦不可以已乎/惧其不已D.此之谓失其本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 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现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缓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卒/获有所闻C.四支僵劲/不能动D.腰/白玉之环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色愈恭,礼愈至(周到)B.右备容臭(香气)C.无从致书以观(连词,因为)D.足肤皲裂而不知(连词,却)6.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叙述作者自己成年前“嗜学”的情形,层层铺叙,逐次陈说家境贫寒给自己读书带来的困难,道出了“遍观群书”的不易。B.选文第段写先达名望之高、弟子之众、辞色之严、呵斥之厉,与作者“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求书之难。C.选文第段写“同舍生”锦衣玉食、珠光宝气,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D.选文以记叙为主,杂以鲜明生动的情景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抒情、议论蕴含于叙述之中。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从选文看,作者有哪些可贵的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遍:_(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_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1.“十年春,齐师伐我。”虽然只有短短七个字,但却交代了很多的内容,请简要概括。12.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内容?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节选自曹刿论战)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_ (2)小惠未遍 _ (3)神弗福也_14.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辍耕之垄上C.故时有物外之趣D.何陋之有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6.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五)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陟:_(2)遗:_18.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议语。(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9.段作者回忆“三顾茅庐”以及和先帝创业二十一年的历史有哪三方面的目的?(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20.下面加点字与“先天下之忧而忧”中“而”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落而石出者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朝而往,暮而归。21.选出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B.于尝求古仁人之心 欲有求于我也C.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D.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2.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忧”的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七)阅读醉翁亭记(欧阳修),完成下面小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山间之四时也_(2)杂然而前陈者_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5.“乐亦无穷”在选文本段中指何而言?26.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和_(八)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7.解释句中加点的字。是日更定(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拥毳衣炉火( ) 客此( )28.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9.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30.从诗“独钓寒江雪”和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九)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小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3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惠: (2)广: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虽千里不敢易也。33.安陵君拒绝秦王“易地”的理由是什么?安陵君又用哪一句话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立场?(十)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邹忌讽齐王纳谏( ) 孰视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闻寡人之耳者( )35.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著作主要记录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B.邹忌讽谏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以 “闺房小语”设喻,类比推理,语言犀利直接,发人深省。C.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三答、三比、三赏、三变化,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独特的篇章结构。D.本文篇幅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36.结合文本内容谈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赞美?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一)【答案】1. 逆流而上 甚,很 回声 2.(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清风,也不如船行得快。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示例:每当春冬之时,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似在水中欢唱;树木茂盛,任意生长;山势高耸,直插云霄;青草葱茏,生机勃勃。这一切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沿溯阻绝”的句意是: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2)“良多趣味”的句意是:趣味无穷。良:甚,很。(3)“空谷传响”的句意是: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响:回声。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虽(即使)、奔(飞奔的马)、以(认为)、疾(快)”几个词是重点词语。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段的语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这个句子突出了三峡山的高峻。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清荣峻茂”指的是水清,树荣,山峻,草盛。作答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声音、色彩、情态等角度细致地描绘出自然景致。如:到了春冬的时候,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你看,江水清澈,鱼儿似在水中欢唱;树木茂盛,郁郁葱葱;山势高耸,直入云霄;小草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意对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二)【答案】5. 高兴的样子 大概是 6.(1)想到没有和自己同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2)(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草和荇菜相互交错着,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7.空明、澄澈。被贬时月夜游寺消逝抑郁的具体行为,表现了作者旷达、闲适的心情。 8.“入夜”即“解衣欲睡”是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是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清楚,是闲。【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高兴地起身出门。欣然:高兴的样子。(2)句意:大概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6.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念,想到。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者,的人。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2)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交错纵横。盖,大概是。7.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在文中找到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然后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化无形为有形。“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衬托了月光的澄澈。由此可知,作者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空明、澄澈。作者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体现了作者旷达、闲适的心情。8.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首先理解“闲”,无事,与“忙”相对。表示闲暇、闲逛、闲居等意思。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根据“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可知,“入夜”即“解衣欲睡”,没有案牍劳形,无朋友消遣,体现作者清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体现了作者的闲适;“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体现寻友之闲,蕴含着幽微的人生感慨;“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体现漫步的悠闲,自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情趣高雅,观察仔细,月光下仔细玩味“竹柏影”,体现了庭中观景之悠闲,据此理解概括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三)【答案】9. (1)护城河 (2)同“叛”,背叛 10.(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2)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11.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 12.示例:十九世纪中后期,满清政府倒行逆施,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卖国求荣,失去了人心。在1911年辛亥起义中,四面楚歌,内外交困,訇然倒地。【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池,护城河。(2)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 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固:使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的地理环境。(2)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寡:少。11.考查语句赏析。画线句意为: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联系前句“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可知,这句话从反面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无论是使人民安定下来还是巩固国防,亦或是震慑天下,都需要做到“人和”,即取得人民的支持。12.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解放战争时期,因为国民党反动派倒行逆施,导致人民离心离德。而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的潮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取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点睛】参考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四)【答案】13.(1)消散(2)跳跃 14.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15.“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清展山林热闹欢跃的气氛。 16.山水相映之美,如“高峰”与“清流”。色彩搭配之美,如“五色”“青竹翠竹”。晨昏变幻之美,如“晓雾”与“夕日”。动静相衬之美,如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为静,猿鸟、沉鳞为动。 17.结尾一句,含有三层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解析】13.本题文言实词。根据句意确定词义。(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歇:消散。(2)句意: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跃:跳跃。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自(从),未复(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正确翻译。15.本题考查词句赏析。“猿鸟乱鸣”意思是“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乱”字写出两岸孤猿异鸟纷乱鸣叫的场景,写出了“鸣”的状态,表现了猿鸣鸟啼的热闹欢乐的景象,使画面极具动感。16.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相互映衬,境界清新。色彩搭配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晨昏变幻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动静相衬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是静景,写出了山林静谧清新的静态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17.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结尾一句,含有三层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作者表达了对当世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感到遗憾; 其三,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五)【答案】18. 儒 战国 19. 真正,确实 谨慎 20.C 21.孟子举“妾妇之道”的例子是要含蓄地说明只是像女子顺从丈夫一样屈从权贵、不讲仁义道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22.大丈夫。文天祥宁死不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2)句意为: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20.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有误的一项。C.由句子“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可知,孟子把“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选项中“这体现其富贵不能淫”表述有误;故选C。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开篇景春指出“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而孟子以“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进行反驳,并由“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知,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他们是没有任何原则的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大丈夫,充满讽刺意味。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文学常识的积累。由文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大丈夫”是孟子理想人格的写照。举例:文天祥宁死也不接受元朝统治者的高官厚禄,不肯投降,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正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表现。【点睛】参考译文: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六)【答案】23. 被任用(被举用) 犯错误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24.D 25.(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 (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 2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举:被任用(被举用);(2)人恒过:人常常犯错。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3)衡于虑:思想阻塞。衡:同“横”,梗塞、不顺;(4)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2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发:兴起,指被任用/流露,吐露;B.苦:使动用法,使痛苦/担心;C.为:行为/被;D.于:都是“在”的意思;故选D。2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句重要词语有:所以,用这些来;动,使震撼;忍,使坚忍;曾益,增加;(2)重要词语有:入,指在国内;则,表假设;无,没有;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指在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祸患。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题干,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可知,魏征的话意思就是说,帝王要有忧患的意识,否则就会有亡国的危险。通过阅读文章可知,选文中同样能表达魏征观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意思是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点睛】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七)【答案】27. 将近 商量 纷纷地 肩负、扛 28.B 29.(1)苦于删的背面交通堵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0.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策,表明他们坚决支持愚公。七八岁的孩子也来帮忙,表明移山的举动深得人心。【解析】27.本题考查解释词义。根据句意,推知词义。(1)句意:年纪快到90岁了。且:将近。(2)句意:召集全家人商量说。谋:商量。(3)句意: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4)句意: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荷:肩负、扛。2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表示句中的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的人。B.都是连词,表转折。C.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D.介词,向/介词,在。故选B。29.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理解。(1)重点词语有:惩,苦于。之:的。塞:阻塞。迂:曲折、绕远。(2)重点词语有:易,更换。节:季节。反:通“返”,往返。焉:语气词。30.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概括要点。根据“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中“杂然相许”意思为: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可知愚公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根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意思为: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可知,连邻居家的小孩子都帮助愚公,表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相应,他移山的心愿也是大家的愿望,顺应了人心。【点睛】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八)【答案】31. 同“披”,穿着 营垒 驻军、驻扎。 必,一定 32.(1)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2)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33.目的是对比,突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34.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借助对比衬托手法,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35.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而“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