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论文(三).doc
1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毕业论文要想写出一篇好一点的文章,至少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1.正确认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正确认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所谓观点,这里泛指文章的大小标题,也就是前面谈到的整理资料时,用白纸写下的用以聚拢材料的类目,亦即撰写大纲时的各级纲目。所谓材料就是前面谈到的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和发展材料。文章的观点(亦即大纲中的各级纲目)是从大量的材料中抽象、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凭空臆想的。这就要求写作者有较好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写论文经常碰到的一个困难是: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历史的、现实的、前人的、今人的,但形不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和轮廓,构不成一个确定的见解和看法。这就牵涉到对材料的整理和消化问题,也就是“出得来”的问题。所谓“出得来”,就是让感性材料(具体的数据、事例和资料)在脑子里逐渐沉淀下去,让从感性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概念、观点和全文的轮廓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在论文写作中,观点与材料有一种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首先,观点(论点)必须来源于材料,而不能先有观点再找根据。这是一个由博而约、从感性材料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后,再用观点统帅材料,把说明同一问题的事实和数据集中于一处,用以论证(证实或证谬)这一观点。2在写文章时,要进行概括,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舍象”,即有条件地把研究对象从普遍联系中分离出来,暂时舍弃一些同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没有本质联系的、或者可以暂时撇开不论的情况和关系。不懂得这个道理,写论文时总怕论述的方面不符合现实中的复杂联系,那就很难概括,而只能陷入各种情况、成份和因素交错杂揉的混乱境地。初学写论文时,由于不懂得这种“舍象”的道理,往往不敢有意识地撇开一些情况和问题,因此不敢也不能进行概括。2.2.同一问题只能放在一个地方讨论同一问题只能放在一个地方讨论在一篇文章中,同一个问题只能放在某一章、某一节中讨论。在这个地方,你把这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本质和特征、与左邻右舍的关系等,都交代清楚了,讨论充分了,在这篇文章的其他地方就不能再讨论这个问题。否则,会使读者觉得你的思维紊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在一篇文章中,同一个问题不放在一个地方讨论。这种情况如果只出现一次,读者庶几还能容忍。如果出现二次、三次,或者更多的次数,这篇文章必然凌乱不堪,惨不忍睹,使人无法卒读。一篇好的文章,抽出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一章或者一节),一定能够独立成篇,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个部分放在一起,又浑然一体,丝毫看不出哪一部分脱离和游移了文章的主旨。前者主要靠“同一问题放在一个地方讨论”这个办法来解决;后者则靠下面将要介绍的“过渡”来解决。33.3.过渡过渡人们阅读文章时,有时会遇到这种现象:有些文章单独就某一节、某一段文字看,还是颇有新意,也比较深刻的,但整篇文章却显得支离破碎,读过以后留不下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这就牵涉到一个过渡的问题。过渡,是为了使文章前后衔接,逻辑顺畅,从而文气贯通。在论文写作中,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段与段之间,都需要过渡。尤其是表达方式由总到分或者由分到总、表述内容转换的时候,更是需要过渡。文章的过渡可以用词、用句或者用一段话。常用的过渡词有表示顺接的“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和表示转折的“然而”“尽管如此”等关联词。在段落之间实现过渡,有时用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能够承上启下,使两部分文意衔接起来。写文章时,前面已经讨论了一些问题,下面要转入另一个层次的探讨,用过渡句往往无法准确地概括前面论及的所有问题,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层次。这时,就需要以整段文字来实现过渡。有人写文章不注意“过渡”,认为谈了前面的一些问题,自然要谈下面的问题,而不必用文字作什么交待(即过渡)。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我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对于某个问题,也许你思考、研究了几个月,认为讨论了前面的一些事情,再讨论下面的事情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你不用文字把曾经考虑过的一些“潜台词”表示出来,读者在阅读文章的一瞬间又怎么能把握你的思想呢?作者写文章时变换一下4角色站在读者的立场考虑问题,就能够对文章中的“过渡”给予足够的重视。4.4.提炼大纲中的各级标题提炼大纲中的各级标题在前面谈到的整理资料和撰写大纲阶段,我们曾经对文章中的各个章、节和段给予了标题。但是,当时仅仅要求标题能够统帅这一部分的资料,而没有时间做更多的深入的思考。当一篇文章全部写完以后,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对文章中的大小标题重新审视一遍。一般说来,好的标题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能够集中地概括这一章、这一节的全部内容;二是文字简练、明确。给一篇文章,或者一篇文章中的章、节、段拟定标题,是一项颇见功力的工作。这项工作对于想完成任务的人至少有三个要求:一是吃透这篇文章(或者文章中的这一章、这一节、这一段)的全部内容;二是文字能力强;三是归纳能力强,思想比较深刻。正因为如此,报刊杂志编辑部招聘编辑时,给文章标题几乎是一项必考的科目。评价一份报纸的质量,首先也就是看它的版面设计和文章标题。写文章的章法和技法很多,一一道来,一则篇幅太长,二则多中心即无中心,说多了反而不容易突出重点。初学写文章的人,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上述四点,就能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来。源本文作者秦铁辉深度解析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5综述,是作者在一定的时期或范围内对某学科或某专题所发表的大量原始文献中摘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对其最新的研究现状、动态、进展、发现、技术、观点等等进行归纳、综合后撰写的论述性文章。因其文中基本上都是原著者的观点,且读者阅读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了解其所介绍的专题领域的进展状况,可为自己的教学、科研等节省大量宝贵时间,因而极受读者欢迎。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很多有影响的“综述”都有极高的引用率。不过,笔者在多年的医学期刊的编辑工作中,发现国内医学专业“综述”类文章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现以我刊 20042005 年两年中收到的 410篇综述为例,对其共性问题试析如下。在国内,许多综述作者往往将自己的文章题目命名为“的进展”、“的研究进展”、“最新进展”、“新进展”。有作者曾使用“进展”、“综述”、“展望”的题名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发现可涵盖 90%左右的综述。我刊在收到的 410篇综述中,以“的研究进展”命题的竟达 192 篇,约占稿件总数的 46.83%。两年中发表的综述总数为 145 篇,以“的研究进展”命题的有 80 篇,占发表篇数的 55.17%。“进展”,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的释义是:(事情)向前发展。因而,一篇综述是否为最新进展,不用作者自己说明,文章的内容就可以说明一切。笔者对发表的 80 篇以“研究进展”为文题的综述进行回顾性复核,发现有 70%以上(约 60 篇)的稿件被审稿专家要求补充近年的新文献,有的审稿专家还为作者罗列出了数篇代表6文献,供作者参阅。笔者查阅了国际著名杂志“Cell”(细胞)20042005 年两年间所发表的“综述”(reviews)与“小专论”(minireviews),未见一篇标题含有“Advance”或“Progress”的词语。按照我刊和国内大多数刊物在稿约中的要求,作者在投递文章时,应在文中根据文章的重点内容,选择 35 个关键词。医学类刊物的关键词应尽量采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所列的词,如该字顺表中没有相应的词,应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上位词或习用的自由词。但在 410 篇稿件中,关键词在 2 个以下的约占 30%(120 篇),关键词不规范、不能反映文章的根本内容的约占总数的 60%(240 篇)。仅有约 25%的文章的关键词基本符合要求。有的文章即使数量上达到了 35 个词,但对词的选取几乎都是就文章的标题所披露的信息选取,根本没有按照文章的重点内容选取,其结果是文章中的大量信息不能通过关键词反映出来,有些毫无信息的词却被用作了关键词。如有一篇题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7 的研究进展”的文章,作者选取的关键词是“骨形态发生蛋白-7;研究进展”。此处的“研究进展”是一个不能反映文章丝毫信息的无用词,仅有“骨形态蛋白-7”是可用关键词。阅读文章后,发现作者在文中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 的分子结构、受体、信号转导及对骨骼系统、肾脏、前列腺癌等的生物学作用均进行了详尽的叙述。为此,编辑部为作者将关键词订正为“骨形态发生蛋白-7;信号转导;骨骼系统;肾;前列腺癌”。7既是综述,就应该有“综”有“述”,即作者应该将收集到的大量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把分散在各篇文献中的论点论据进行综合、提炼,然后按自己的思路有条理地进行阐述。但是,有些作者并不是这样,而是简单地将自己阅读到的原始文献中的观点分门别类的堆砌在一起,既无分析,也无归纳,更无提炼。全段都是“×××的实验表明,×××的实验证实了,×××的重复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综述变成了“论点展示板”,这种稿件约占15%(60 篇);有的作者直接将自己都未弄懂的外语语句翻译成汉语,变成一句一句的“中国式外语”,让审稿人和编辑百般揣摩,最终按文献编号查阅原文才明白意思,这种稿件约占 10%(38 篇);真正被审稿人认为“文章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论点准确、逻辑性强”,其评价为“很好”的稿件,不到 20%(74 篇)。此处所指的参考文献不正确不包括常见的著录格式不正确,而是指参考文献的引用错误。如,作者引用的文献并不是一次文献,而是自己阅读的文献的原作者所引用的文献;文献编码错误。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在我刊 20042005 年两年间发表的 145 篇综述所附的参考文献在发表前的核实中,有 50%以上的综述都会发现有 12 篇文章中所引用的文献的作者与参考文献中所列的作者不同;约有 5%的文章为同一篇文献以不同的数字编码出现在参考文献中,最多的为同一篇文献以 4 个不同的编码列在参考文献中;约有少量的作者(3篇)直接将自己文章所引用的文献的作者(主要是国外文献的作者)的文献作为自己阅读的文献引出,这种情况的发现一般都是基于国内8无馆藏,且 PubMed 上无法查阅到的杂志,因此,实际数字可能要高于我们的统计。目前国内综述类文章中所出现的问题还有许多,如摘要的撰写、科技术语的规范化、缩略语的准确性、参考文献的引用规则等等,但最集中的问题当属以上几种。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笔者认为与我国撰写综述的作者群关系极大。在国外,综述多为“大家”之作。我编辑部曾试图约请国外一位来我编辑部曾试图约请国外一位来华讲学的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教授撰写一篇相关方面的华讲学的从事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教授撰写一篇相关方面的“综述综述”,但该教授表示还要继续收集资料,完备后才能再谈但该教授表示还要继续收集资料,完备后才能再谈“综述综述”之事;之事;我们约请国内一位知名专家撰写一篇与她大型学术会议演讲的内容我们约请国内一位知名专家撰写一篇与她大型学术会议演讲的内容相关的相关的“综述综述”,该专家同样表示如要发表,还需继续收集资料。,该专家同样表示如要发表,还需继续收集资料。直到一年后,她才将这篇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直到一年后,她才将这篇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综述综述”给我们发给我们发表。表。但据我刊两年间所收到的 410 篇综述稿的“作者信息”显示,这些综述基本上都是出自在读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居多(达 70%)。由于不少的硕士生都是才跨出大学生的行列即又跨进研究生的行列,其自身的知识仅限于书本知识。当一年的基础课完成后进入实验阶段,在余下的不到两年(实际上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内,既要为从事的课题查阅资料并撰写成综述,又要做实验、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联系工作各段时间的分配确实有限。加之没有撰写“综述”的经验,只有“依葫芦画瓢”按相同的综述的格式进行模拟,以此导致了“研究进展”的标题形式的9泛滥。更有甚者,干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找一篇国外的与自己课题相近的综述,稍加增删、修改,补充部分历史资料和最新资料,即变成“自己的综述”交给导师审阅。很多导师自身繁忙,又是教学、又是科研、又是课题投标,还有政务、管理等等诸多事宜,对自己身边的几十个硕士生、博士生无暇顾及,常常是师姐(或师兄)指导师妹(或师弟)。因此,初次投来的稿件,虽落有导师“审阅”的字样但其实导师真正认真审阅的不多,以此导致了综述作者投到编辑部的文章问题层出不穷。鉴于此,笔者认为,对投来的类似问题的综述稿件,在初审时应先查阅文献是否新,文章是否是简单的罗列文献,再将稿件送审。如果审阅人认为内容符合发表要求的,编辑部应采用计算机的批注功能对稿件的实质问题进行逐条批注,必要时应给出范例,以便作者仿效。同时还应加强与通讯作者(导师)的联系,请通讯作者对某些具体的地方进行实质性的把关,并在回修稿上签字,以示负责。通知作者修改标题,真正做到文题相符。而且,不要寄希望于一次即可将稿件修改合格。多次反复、磨合,终会使稿件的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作者钱苏鸣,王维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