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提升预测题.docx
-
资源ID:77077992
资源大小:62.2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楚雄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提升预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畎亩(qun) 夯实(hn) 穷匮(kuì) 法家拂士(bì)B冀州(yì) 迂回(y) 荷担(hé) 弓弩(lú)C箕畚(bn) 始龀(chèn) 孀妻(shun) 胶鬲(é)D作揖(y) 傅说(yuè) 门楹(yín) 簪子(zn)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蝉喜欢干躁、阳光多的地方。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B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C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D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秘藏身的地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台上,观众们屏息敛声,生怕一眨眼就错过最精彩的瞬间。B汽车飞跃黄河,真是二个惊心动魄的壮举,让我们非常惊讶。C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D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各种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B我之所以喜欢朱白清的散文的原因,是因为他作品的语言优美。C上中学以来,我们班运动员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D在实施“双减”之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默写。(1)老骥伏枥,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2)亭亭山上松,_。风声一何盛,_!刘桢赠从弟(其二)(3)把曹植的梁甫行默写完整。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富贵不能淫周亚夫军细柳,回答问题。【甲】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以顺为正者( )改容式车(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丈夫之冠 桂冠 怒发冲冠B威武不屈 委屈 宁死不屈C上至劳军 劳驾 任劳任怨D群臣皆惊 惊慌 打草惊蛇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4【甲】文中孟子指出了心目中“大丈夫”的本质,请结合文章【乙】的内容,简要说说周亚夫能否称得上大丈夫。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留守乡村的爷爷(蒋曼)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摘自长春日报)1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答出四点即可)2结合全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4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句,诗人用“亭亭”描写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简洁生动。B诗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两个“一何”使抒情意味更浓厚。C“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既写出松树成长环境的严酷,又体现青松“端正”的本性。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情深意长。它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在见长。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在一问一答中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校园内张贴了多幅公益广告画。作为校园文化讲解员,请你从下面两幅公益广告画中选择一幅,给同学们进行讲解。 写作提示:说明公益广告画的构图要素及寓意;80字左右。示例一:示例二:七、作文(共40分)我们的生活,因有歌声而变得美好。歌声陪伴着我们成长,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岁月如歌,人生如歌,我们在歌声中编织五彩的人生岁月。请以“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歌声激励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