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试卷.docx
-
资源ID:77078504
资源大小:28.7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妥帖(ti) 愧怍(zuò) 累赘(li) 颠沛流离(pèi)B修葺(qì) 镐头(go) 忏悔(qiàn) 锲而不舍(qì)C粗拙(zhuó) 亘古(gèng) 嚎鸣(háo) 悲天悯人(mn)D狂澜(lán) 岱宗(dài) 矜持(jn) 深恶痛绝(wù)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B梳头 澎湃 目不窥园 警报叠起C抱歉 秩序 迥乎不同 昂首挺胸D赫然 卓越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ABCD4、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默写。“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_,_”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岑参逢入京使中的“_,_”抒写了诗人远涉边塞时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王维竹里馆中的“_,_”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韩愈晚春中的“_,_”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榆写出对春天的留恋。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B竟不可得 竟:竟然C转转不已 已:停止D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2对“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B我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C你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D我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3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条理清晰,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B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C本文作者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D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兴趣所在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张中行;节选)(1)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这里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既正确又对症。说正确,因为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一致的老传统。说对症,因为时下的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称为文言,是因为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说。新文言,就其难于为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解,会比旧文言更糟,因为旧文言简短,新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子。不简短,不直说,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就成为症。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写话的主张会碰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一种是执笔之前,刚才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认识,属于一念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慢慢学,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另一种是执笔之后,我的经验,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容易,而是很难。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办法,写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2)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繁简有时牵涉到内容方面,意思无价值,甚至更坏,当然以不写为是。内容还会引来其他性质的复杂问题,这里不管,只说用语。用语的可简而繁,近些年来大为流行,种类和花样都很多,几年前我在拙作作文杂谈的“累赘拖沓”一题里曾较详细地谈到,这里不能多说。我的想法,值得重视的不是多用少用一两个字,而是应该少用而偏偏多用的这种热爱冗赘的心情,它扩张,无孔不入,就会成为风。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势力越来越大,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广,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成为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1所选文段中,通过一些例子着重体现出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三个要求,分别为_、_、_(每个空填两个字),这些例子体现了叶圣陶先生_(填一个字)的一面。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你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所选语段具有这种“写话”的风格吗?请你举一个例子。你的理解:_你举出的例子:_3下面这段话说得既不清楚又不简洁,请你修改后再说一遍。困难,对每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在学习中会碰到困难,我碰到过,你也一定碰到过。这要看我们怎样对待困难。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困难,所以困难对每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困难简直成了我们的“老朋友”,不同的人对困难有不同的方法,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结果。你的修改:_(30字以内)4选语段是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第二部分,它与第一部分之间还有一个过渡段,请你为这两个部分之间写一个过渡段。假如你还记得课文中的过渡段,将其默写在下面也可以。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B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夜”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拟人,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所描写的情景?六、语言表达(共10分)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登幽州台歌作者_,字_,_ (朝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2)望岳作者_,字_,自号_,唐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其诗被称为“_”。(3)登飞来峰作者_,字_,号_,江西临川人,_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4)游山西村作者_,字_,号_,越州山阴人,_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5)己亥杂诗(其五)作者_,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_ (朝代)思想家、文学家。(6)我国的“五岳”是指_、_、_、_、和_。“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_。七、作文(共40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着,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面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都是真情流露。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写一篇记叙文,内容具体。(2)中心明确、写出真情实感。(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人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5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