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试卷.docx
-
资源ID:77081572
资源大小:26.2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中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虐待(nüè) 屋脊(j) 污涩(sè)B怅然(chàng) 诅咒(z) 蜷伏(quán)C红绫(líng) 怂恿(sng) 惩戒(chéng)D一缕(li) 娱乐(yú) 妄下断语(wà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莅临朗润烘托秋风潇瑟B健壮澄清骄媚倾盆瓢泼C淅沥草垛干涩花枝招展D缭亮静谧蓑衣咄咄逼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2020年2月初,在NBA全明星赛上,对于拉文不参加扣篮大赛,霍华德喜出望外,这样他就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表现自己。B参加2019国庆阅兵式的湖南彩车“潇湘今朝”,车身主体造型为“青山绿水”双绕彩车,水波粼粼,鱼跃其中。C母亲节那天,付思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D管理者应该想方设法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C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D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名句默写。(1)_,思而不学则殆。(2)我寄愁心与明月,_。(3)强欲登高去,_。(4)_,阳景逐回流。(5)请你写出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句: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乙】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债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奉倩曰:“妇人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裴令闻之曰:“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世说新语·惑溺)【注释】荀奉倩:荀粲,字奉倩,颖川颍阴县人。笃:深厚。病热:发烧。熨:贴着。裴令:裴楷。昧:使不明。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及其家穿井 及:_(2)丁氏对曰 对:_(3)国人道之 道: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B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C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D此乃是兴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后/人未昧此语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4【甲】文宋君听到“国人”讲述的什么传言,他又是如何处置传言?请简要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宇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乙】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选自五猖会)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这本书原名_,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生活的散文集。书中_一文记述了他“弃医从文”的原因。2甲文中说“我就只读书”,为什么?“只读书”说明了什么?3甲文中先生的性格是“严而不厉”,试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一句话。并说说乙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乙文中的画线句。5联系原文,说说【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分别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对观沧海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东临喝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似乎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六、语言表达(共10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_了一个坑。(戳、挖、捣) (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_出的神秘泉水。(流、淌、涌) (3)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_的。(完成、造就、竣工)七、作文(共40分)当女娲将小人儿造出来后,面对这远古洪荒的场景,此时此刻这些小人儿除了欢呼雀跃外,还有着怎样的言行举止?他们会对女娲母亲说些什么?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