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尾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模拟题.docx
-
资源ID:77082725
资源大小:66.7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尾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模拟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惘然(wn) 褴褛(l) 阔绰(chuò) 眺望(tiào)B栈桥(jiàn) 拮据(jié) 瑟索(sè) 乱窜(cuàn)C胆怯(qiè) 恣睢(su) 寒噤(jn) 炊烟(chu)D嗤笑(ch) 阴晦(huì) 潮汛(xùn) 掺杂(ch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庖官 逞辩 诓骗 面面斯觑B玄虚 藻饰 隐藏 根深蒂固C发窘 拮据 嘻闹 十拿九稳D萧索 鄙夷 纳凿 无与伦比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B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C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范仲淹因为少时曾就读于洞庭湖畔,所以没有亲身登临过岳阳楼,何以仅凭一幅图画就以如椽大笔写下千古奇文?B岳阳楼汴河街春节庙会被湖南省文化厅列为全省十三家春节特色文化地区。C苏轼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被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D据天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春祭大典也是范仲淹第五届文化旅游节的一部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填空。(1)白日放歌须纵酒,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3)孔子谈论时间易失难得时说“_,不舍昼夜”。(4)辛弃疾在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中表明军民收复失地决心坚定的句子是:青山遮不住,_。(5)古人常将自己的闲情逸趣寄情于诗歌中:赵师秀于黄梅时节久候朋友,“有约不来过夜半,_”;李清照于雨夜小酌,“_。浓睡不消残酒”。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不以己悲(3)微斯人,吾谁与归2翻译下面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的是什么?4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你应该有怎样的胸襟与抱负?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 )的人,有( )的人,有( )的人,有( )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选文中括号内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依次填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埋头苦干 舍身求法B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C埋头苦干 为民请命 拼命硬干 舍身求法D为民请命 埋头苦干 舍身求法 拼命硬干2本文没用到的批驳方法是( )A由驳论证入手驳倒论点。B以子之矛攻子之盾。C立正确观点,间接驳敌论。D归谬法。3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冷峻的目光首先注视着现实。文章一开头就列举了三种事实:自夸“地大物博”,寄希望于“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这些事实都见之于“公开的文字”,表示言之有据,事实确凿,然后很自然地引出本文批驳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B文章先破后立,破得有力,立得牢固,驳论与立论相结合,互相映衬。C驳论以事实为依据,内含逻辑推理,极其雄辩;立论则直抒胸臆,充满激情;排比句式的运用,更使文章增添了气势;议论与记叙水乳交融,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D在困难当头的情况下,强调民族自信力,唤起民族自豪感,就成了思想战线上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鲁迅实践这一任务的光辉篇章。4对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词精准,说理生动。B犀利如刀,热情似火。C逻辑清晰,严谨周密。D爱憎分明,准确蕴藉。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咸阳城东楼许浑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诗歌围绕一个“_ ”字,抒发了诗人的_ 之情以及对_的无限感慨。2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或写法角度进行赏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生活中,“菲利普夫妇”比比皆是。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试着给这幅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七、作文(共40分)这次,我没有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