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íng) 鲲鹏(kn) 迁徙(x) 鯈鱼(tiáo)B嘉肴(ji) 弗食(fú)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C槽枥(lì) 骈死(pián) 执策(cè) 挂罥(juàn)D布衾(qn) 伐薪(xn) 两鬓(bìn) 叱牛(zhì)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帐蓬 器材 鲜有人迹B考查 锯痛 精雕细刻C蜷卧 辩别 熠熠烁烁D山崖 懈怠 奇形怪状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那年,他已经87岁了。ABC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C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的思考,也取决于作品本身的深度。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默写。(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关雎)(2)_,如三月兮!(子衿)(3)佁然不动,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 竟然、居然B仿佛若有光 好像C处处志之 做记号D欣然规往 打算、计划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B咸来问讯 悉如外人C缘溪行 便扶向路D寻向所志 寻病终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的诗句,下列各项中与之类似的句子是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4下列各项中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领着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D无论魏晋。 翻译:就更不必说魏晋了。5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金华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中国不亡,有我!齐邦媛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1938年11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1936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160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厘米,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13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1894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1908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更令人意外的是,1917年他已41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自他从事教育到1951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11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远瞩的理想。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来,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有删改)1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_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_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3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4“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五、诗歌鉴赏(共5分)重别周尚书【南北朝】庾信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庾信与周尚书曾同在南方的梁朝为臣,后被俘于北周都城长安。此诗写于周尚书回南方之时,而庾信一直无法回归。1庾诗用“_”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李诗借“_”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相同的写作方法,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忍能对面为盗贼(2)俄顷风定云墨色 (3)秋天漠漠向昏黑(4)眼前突兀见此屋(5)两鬓苍苍十指黑 (6)卖炭得钱何所营 (7)宫使驱将惜不得 (8)系向牛头充炭直七、作文(共4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_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