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提升预测题.docx
-
资源ID:77083596
资源大小:26.2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提升预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红(yn) 狂斓 迥乎不同(jing) 妇孺皆知B校对(jiào) 漂白 锲而不舍(qì) 鞠躬尽粹C亘古(gèn) 污秽 至死不懈(xiè) 警报迭起D哺育(p) 澎湃 目不窥园(ku) 历尽心血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摇蓝 喧闹 字帖 气势磅礴B臂膀 崎岖 斑澜 九曲连环C斑驳 高粱 澎湃 高山之颠D气概 嗥鸣 懊悔 绝壁断崖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经过一天的颠沛流离,我们来到了位于哈密市前进东路的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供电段。B他处理问题时,常常自作聪明,事情办砸了又推给别人,真是令人忍俊不禁。C学校附近的十几个农民擅自到教学楼下开凿煤窑,导致教学楼墙壁出现裂缝,地基下陷,全校两千多名师生整日屏息凝神,担惊受怕。D当他拿起指挥棒,沉浸在音乐中时,一种文化上的脉动令他感到与现场观众心有灵犀。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B如今,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到“淘宝一族”。C金色花这篇散文诗的作者是泰戈尔写的。D很多人热衷于用微博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乐此不疲。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万里赴戎机,_。(2)_,寒光照铁衣。(3)概括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4)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楚有祠者,赐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棹数小舟 棹:(2)啮沙为坎穴 啮:(3)引酒且饮之 引:(4)终亡其酒 亡:2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数人饮之不足B引酒且饮之C子安能为之足D一人饮之有余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4读了上面两则故事,你有哪些收获?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选段叙写了叶圣陶先生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说说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并说出理由。原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改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都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3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4选段主要表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古诗词,按要求完成任务。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_”字是全诗的诗眼,体现了诗人_,_之情。2请赏析“念天地之悠悠”中“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或人物描写方法。(1)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2)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3)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前面,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 )(4)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七、作文(共40分)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性格品质。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全新的深刻理性认识。请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事物,表达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课文片段在线】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写法分析】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描述事物的特点时,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了解作者想要借物说明什么,或者借物赞誉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