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预测题.docx
-
资源ID:77084254
资源大小:28.3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我评估预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畸形(j) 绯红(fi) 匿名(nì) 深恶痛疾(wù)B诘责(jié) 慰勉(min) 不辍(zhuì) 杳无消息(yo)C佃户(diàn) 锃亮(zèng) 盎然(àng) 颔首低眉(hán)D酒肆(sì) 炽热(chì) 摹画(mó) 雷霆万钧(jn)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冻僵 躁热 令人厌烦B练制 累人 和颜悦色C熔化 幼稚 筋疲力尽D姿势 荧光 小心冀冀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客人身份尊贵,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她小心翼翼地接待他,幸好没出什么问题。B经过老师深恶痛疾的一番教导, 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争取用好成绩回报父母。C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D连续多日的暴雨让山洪暴发,良田被淹,灾情扣人心弦,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到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B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会昌县城的空气更加清新。D秋天的会昌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水何澹澹,_。 (曹操观沧海)(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3)同游美景,文字记录过相遇的惊喜,更承载了志同道合的愉悦。舟至湖心亭,张岱偶遇赏雪之人,对方感慨:“_”;夜游承天寺,苏轼与友人赏月思索,终得彻悟:“_”。(4)思乡、思亲是游子心中化不开的一缕情愫。她可以是一封无法寄出的信件,“_?_”(王湾次北固山下);她还可以是一片期盼团圆的祝福,“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雕,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入峡江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下牢关: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本文写于陆游从汉江平原行船首次入西陵峡之时。独拔:孤峰耸立。坼:裂开。罅:缝隙。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互相轩邈 邈:_(2)泉水激石 激:_(3)千峰万嶂 嶂:_(4)有危欲坠者 坠:_2下列句子中的“也”字表示的语气不同于例句的一项是( )例:则所谓下牢溪也。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贤哉,回也!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有罅者,奇怪不可尽状。4这两篇文章在写“山”时,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却表达了不同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父亲的灶台母亲的爱陈满意炊烟是灶台盛开的花。灶台像是一家之主,左右着乡下人的日子。“树大分权,儿大分家”,在老家新媳妇接过门满一年就分家,而分家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支锅垒灶,过上“有锅才有家”的日子。另立炉灶时村里人总会想到父亲,父亲是村里有名的泥水匠,支灶台是他拿手的活儿。支灶台有一定的学问和规矩,烧起来要省柴,还要美观耐用。父亲充分考虑到柴草燃烧时发出的热量和使用时的方便,每次总能把灶台支出新意。那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砌好后的灶台用石灰粉平、刷白,一口大锅坐在上面就可以“热锅”了。所谓“热锅”就是在新支起的灶台上做一顿饭,“热锅”既表达了主人的一番谢意,又检测了匠人的手艺。热锅时左邻右舍都会到主人家祝贺,父亲总会醉醺醺地十分得意地回家。父亲用土坯垒起的我家的灶台,台面是泥灰抹的。厨房低矮、昏暗、潮湿,炊烟把厨房熏得黑黢黢的,房顶上挂着黑灰条,墙角缀着蜘蛛网。日子一长,灶面就会裂开道道深浅不一的缝隙,用洗碗布擦洗时,常常会沾起泥浆,总也抹不干净。父亲从东家到西家忙着做些泥水活,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天天既要围着灶台转,又要打理田里的一切。父亲很少坐在灶膛前烧火,灶台是母亲一个人的舞台。母亲从田里回到家时,总是风风火火连夹带拖地拽进一捆棒子秸放在灶台跟前,在她松手的瞬间,抖落满地深秋的气息。母亲拿着一个小板凳,点着一小撮棒子秸叶,小心翼翼地送入灶膛内,一边挑起棒子秸叶,一边向灶膛吹着气,偶有一股浓烟从灶口窜出,整个厨房霎时被浓烟笼罩着。母亲深受其害,总是被熏得直流泪,呛得直咳嗽。烧火是一份苦差事,硬柴棍好烧,可不多,过多的是棒子秸和树叶,却都不耐烧,得寸步不离地在灶口守着。但看着柴火在灶膛里翩翩起舞,又觉得十分温馨。棒子秸燃后的红炭轻如薄羽,在静静红光里脱下一件件白的衣衫,红的骨头越来越细,越来越薄,白的衣衫越脱越多,围着越来越小的骨头,火骨头脱光衣衫,松软地坐在灶膛里,一灶膛的白衣衫,层层翻卷,安详圆满,一如村里的长者安详地走过的一生。揭开锅盖,会飘起一屋子的蒸汽,幸福便像饱和了一样,弥漫在周围,香喷喷的。灶台烧起来,屋里暖了,人也暖了,整个岁月便都暖了起来。读初中时离家远,冬天来临时母亲每天做饭都会在灶膛里塞上一块红薯,让将灭未灭的灰烬慢慢地烘熟它。上学时,母亲把红薯掏出来,在两只手上不停地翻动着,一边翻动一边拍打红薯上的草木灰,然后用一块棉布包严实了交给我,让我带着一路上捂手,等到学校的时候,红薯也渐渐凉下来,很快就成了我的腹中之物,天气再冷我的手也从未冻坏过。我们兄妹逐渐长大时,土灶台换成砖灶台并砌上烟囱,用水泥抹上光滑平整的灶面,灶身、烟囱全都抹上石灰,一片洁白。日子在母亲的侍弄下如灶膛里的火又红又旺。后来我们像散落的种子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根发芽。吃饭的人少了,母亲说烧大灶废柴,父亲便扒了大灶支起精致的小灶,还贴上瓷砖,十分洁净、漂亮。灶台就这样烹调着母亲的苦乐年华,洗刷着生活日记里的一页页美与酸。灶台开出的花是乡下人的图腾,只要灶膛里有火,日子就不会停止,乡下人的心里就会多一份安慰、踏实,家就永远那么温暖怡人。(选自喜鹊是村庄的标点)1文章围绕灶台写了四件事,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父亲为村里人和自己家垒灶台_2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母亲拿着一个小板凳,点着一小撮棒子秸叶,小心翼翼地送入灶膛内,一边挑起棒子秸叶,一边向灶膛吹着气。(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2)棒子秸燃后的红炭轻如薄羽,在静静红光里脱下一件件白的衣衫,红的骨头越来越细,越来越薄,白的衣衫越脱越多,围着越来越小的骨头,火骨头脱光衣衫,松软地坐在灶膛里,一灶膛的白衣衫,层层翻卷,安详圆满,一如村里的长者安详地走过的一生。(从修辞的角度赏析)3从全文看,以“父亲的灶台母亲的爱”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文章最后一段写道:“灶台开出的花是乡下人的图腾。”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C乙词反映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是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云南一带的边陲地区。D乙词中的“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2这两首诗词中都提到了“燕然”,作用有何异同?六、语言表达(共10分)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七、作文(共40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对于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事物,我们常常有自己的看法,但受时间、地点、年龄、身份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看法又常常会发生改变。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以“_改变了我的看法”(可填“他、那件事、那本书”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立意自定;(3)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