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试题.docx
-
资源ID:77085335
资源大小:27.3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女娲(w) 澄澈(chè) 掘起(jué)B掺和(chn) 泥捏(ni) 绵延(mián)C蓬勃(bó) 模样(mó) 踪迹(zng)D灵敏(mn) 寂寞(jì) 幽光(yu)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截然(jié) 搓捻(ni) 疲倦(pí) 小心冀冀(yì)B惭槐(kuì) 争执(zhí) 绽开(zàn) 花团锦簇(cù)C涨红(zhàn) 恍然(hun) 喷水(pn) 不求甚解(shèn)D唯恐(ku) 企盼(q) 譬如(pì) 由然而生(shn)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要规划,不能故弄玄虚。B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B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C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D这部电影在六盘水市上映,许多学生闻讯纷纷前来观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2)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写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诗句是:_,_。(4)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劝勉儿子要“_,_,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甲文选自_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 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2)及其家穿井 及:(3)丁氏对曰 对:(4)求闻之若此 此:3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你从文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让乔诺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的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酬劳:_干涸:_2文章第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4“植树的牧羊人”感动了世界各地的很多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普罗旺斯爷爷”。请你回忆课文全文,说说你从“普罗旺斯爷爷”身上看到了哪些精神?五、诗歌鉴赏(共5分)诗词理解。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领略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诗人在诗中借大海的雄伟壮丽之景,抒发了_。六、语言表达(共10分)对于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人们历来各有看法,下边是最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你认同哪一种?理由是什么?观点A:读经典的书,就开阔了精神的视野。观点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观点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七、作文(共40分)请以“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等;(2)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