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中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docx
-
资源ID:77086982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中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幌子(hun) 怯懦(qiè) 雕梁画栋(dòn)B忌讳(huì) 拾掇(duo) 骂骂咧咧(li)C侦缉(j) 捣蛋(do) 咬牙跺脚(duò)D凄惨(cn) 耷拉(d) 另请高明(mí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拨索 漫声 撒泄 歪身B峡顶 弹出 咧开 闷雷C翅膀 倘出 铃铛 天际D倒垂 稠粥 绝璧 卸驮子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怕灵感中断,他一连三天,足不出户,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部电影的剧本。B主治医生妙手回春,护士精心照顾,使前不久遭遇车祸导致三处骨折的年近七旬的陈大爷,已经能够下地行走了。C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D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B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积极参与。C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D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别云间一诗中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谓魏征曰:“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对曰:“然。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上问魏征曰:“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失次,何也?”对曰:“臣观百司奏事,常数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尝曰:“炀帝多猜忌,临朝对群臣多不语。朕则不然,与群臣相亲如一体耳。”(选自资治通鉴)注:上:即唐太宗李世民。【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出师表)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2处)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丧乱既平_ 及召对多失次_悉以咨之_ 性行淑均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4结合【甲】文相关语句,简析唐太宗的性格特点。5【甲】【乙】两文中魏征和诸葛亮在进谏和举荐人才上有何异同?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1选文开篇提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不包括( )A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B对所观察的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C写景就是写情。D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他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B写诗、作画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他们又必然高于现实。C写诗、作画只有起点上高于现实,才能够全面深入,更有意境。D不论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3请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画家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没有意匠,意境就会落空。一个山水画家的优秀作品,意境和意匠缺一不可。B山水画家只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就能够深入全面认识对象,产生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的感情,从而让意境在作品中产生。C画家熟悉客观事物也不一定能画出好画。山水画意境的独创性,要求画家不能简单重复别人,要有自身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这种感受的强烈愿望。D要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除了长期观察,还需要注重表现观察结果。画家创作中思想感情的介入要以高于现实的观察为前提。4文章结尾部分提到了“意匠”,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意匠比意境更加重要。B说明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谈不到意境的独特性。C说明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使得论证更加严密。D说明画家、诗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境,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请分析“可怜白发生”中“可怜”的表达效果。六、语言表达(共10分)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善于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描写达到讽刺的效果。结合与范进这个人物相关的部分情节,对小说中讽刺手法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的批判精神进行简述。七、作文(共40分)题目:总会想起 要求:先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