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题.docx
-
资源ID:77087330
资源大小:28.1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聘用(pìn) 勋章(xn) 庇护(pì) 害人听闻B称职(chèng) 凯歌(ki) 掺和(he) 随声附和C钦差(qn) 气概(gài) 澄澈(chéng) 神通广大D滑稽(j) 缥缈(mo) 镀金(duó) 杞人忧天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B而荷叶铺满了河面,破切地等待着雨点。C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D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3、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书法比赛等活动走入校园,让越来越多的师生重视起汉字书写。B随着管道制造业的发展,橡胶排污止回阀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夫君子之行,_ ,_非淡泊无以明志, _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乙】沈屯子偕友入市,闻唱书者言:“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成疾。家人劝之徘徊郊外,以纾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刘元卿贤奕编)【注】杨文广:北宋名将。悒悒(yì):闷闷不乐。纾:解除。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杨 文 广 围 困 柳 州 城 中 内 乏 粮 饷 外 阻 援 兵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身亡所寄( ) (2)其人舍然大喜( )(3)闻唱书者言( ) (4)归而益忧( )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2)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4对于上面两则材料,人们有以下两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呢?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A两则材料讽刺了那些杞人忧天的人。B两则材料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鲁迅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 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倡,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 大船,已经泊在打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 )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 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粵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 )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甜,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 抱起,仿佛在祝货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曰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选自鲁迅朝花夕拾,有删改)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静肃 谨肃 谨严B谨严 静肃 谨肃C静肃 谨严 谨肃D谨严 谨肃 静肃2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要去关东看会,“我”内心高兴 _大家搬完了物件,“我”内心忐忑_ 一起走向河埠,“我”内心索然3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1)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从修辞手法角度)(2)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从词语运用角度)4朝花夕拾中,作者并非不喜欢读书,相反,他很喜欢读画本。其中最先得到的是长辈赠送的_,此外,还有长妈妈带回来的_。5“殊与礼教有防”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这样写的用意。五、诗歌鉴赏(共5分)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诗中“星汉”的意思是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大海全景以及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的样子。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D“幸甚至哉”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六、语言表达(共10分)选词填空。(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A.长B.冒C.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_(A.触摸B.抚摸C.轻抚)着你。(3)春天像_(A.健康B.健壮C.强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七、作文(共40分)【写法借鉴】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如“在我1913年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通过对比写出了牧羊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让人敬佩的顽强毅力,“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片段仿写】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话,突出某个人物的特点或突出某种现象。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