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预测题.docx
-
资源ID:77088346
资源大小:26.6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预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坍塌(tn) 慷慨(ki)缝隙(xì) 热腾腾(tén)B废墟(x) 流淌(tn) 浇灌(uàn) 刨根问底(páo)C呼啸(xiào) 干涸(gù) 湿润(rùn) 沉默寡言(u)D微薄(bó) 薄荷(bò) 挑拣(jin) 一丝不苟(u)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衰求 蓬乱 灌木 活泼勇敢B晕倒 抵达 峭璧 高不可攀C凝视 嘲笑 晕倒 暮色四合D疲乏 慢长 冒险 前途茫茫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省体操男队新选的五个小队员,都是十五六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B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C王刚和李铁是乒乓球队的男双主力队员,他们从小就青梅竹马,在一起玩耍,所以二人在场上配合得十分默契D辩论会上,我方辩手巧舌如簧,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舍的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B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也绝对让人感到温馨。C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不再是不争的事实。D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名句默写。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半轮秋,_。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_,_。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_,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乙】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选自笑林,有改动)【注】罝(j):网,用以捕鸟兽。鲍鱼:这里指用盐淹渍的鱼,咸鱼。怪:对感到奇怪。息:平息。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及其家穿井 及:( )(2)国人道之 道:( )(3)丁氏对曰 对:( )(4)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去:( )2用“”为下列句子断句(划两处)。积 七 八 年 鲍 鱼 主 过 庙 下 问 其 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甲】文中消息被讹传为“丁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丁氏和“传之者”都有责任,请简要说说各自犯了什么错误。5【乙】文中“奉之者”犯了什么错误?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中“菜花”“桑树”“鱼塘”这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观沧海,完成小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洪波涌起”的“涌”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C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动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静景。D诗歌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得地融合在一起。2这首诗以“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_。3古诗词中还有不少含有“海”字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六、语言表达(共10分)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作为一个民族的集体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强国梦,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文明梦,体现了讲信修睦、海纳百川的精神;它是幸福梦,体现了追求个体全面发展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所凝结的文化精神,对于凝聚力量、振奋人心、正能量的积聚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七、作文(共40分)巧妙地运用动词,可以使动作描摹更传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请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课文片段在线】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写法分析】这段话连续使用了九个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在写作中,学会正确地使用动词,能将某一动作过程描摹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读起来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