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如皋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试题.docx
-
资源ID:77088594
资源大小:28.5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如皋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睥睨(nì) 稽首(q) 伫立(chù) 哗众取宠(huá)B忌讳(huì) 诡谲(jué) 犀利(x) 土偶木梗(gn)C行头(xíng) 幌子(hung) 雷霆(tíng) 雕梁画栋(dio)D囫囵(hú) 踌躇(chù) 侦缉(j) 无可奈何(nài)2、下列句子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取义成人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B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绕、你的荣光、你的自由。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国门悬。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D色彩晶莹的琉璃珠子散得到处都是,在日光下折射出炫目的霞光,令人眼花缭乱。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扶贫的关键在于扶智,因此,增强贫困地区教育体系,完善贫困地区教育供给,应成为精准扶贫的关键。B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成功。这就是历史镜鉴。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齐心协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D法治是减少学生欺凌所必需的大环境,社会需要加快法治进程,杜绝暴力不得以各种方式进行传播。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怀旧空吟闻笛赋,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 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十余年如一梦,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鱼我所欲也中,孟子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正确的选择是“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听觉角度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曹刿论战,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岁曰:“未可。”齐人三鼓。岁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何间焉(间:参与)B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C小信未孚(孚:使信服)D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心情,这里指理解心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公将战/将军百战死C故逐之/何陋之有D乃入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弩钝鄙陋的形象。B本文记录了曹岁对战争的论述。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C本文剪裁详略得当。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岁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D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完成下面小题。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幕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有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春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有删改)1请用原文回答意境与意匠的关系。2请简述选文的论证思路。3作者谈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却引用了大量的诗词?4说说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跌倒牧也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所以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六、语言表达(共10分)古人在称呼上颇有讲究: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是“舍弟”,对邻居尊称为“高邻”。请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称呼。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 )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 )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 )。”范进道:“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张乡绅四面将眼睛望了一望,说道:“世先生果是清贫。”随在跟的家人手里拿过一封银子来,说道:“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这华居其实住不得,将来当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请教些。”范进再三推辞,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A世先生 B范生 C晚生A贵房师 B汤房师 C世先生A贵弟兄 B世弟兄 C世先生七、作文(共40分)微型写作培根的谈读书多处运用比喻论证。如,为了证明“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的观点,就运用比喻论证,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请你确定一种观点,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也用比喻论证来证明此观点。不少于100字。情境预设:逆境成才天才来自勤奋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