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题.docx
-
资源ID:77091305
资源大小:27.7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谪守(zhé)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tng)B潜形(qin) 日星隐曜(yào) 樯倾楫摧(qiáng)C皓月(hào) 淫雨霏霏(fi) 岸芷汀兰(tng)D嗟夫(ji) 宠辱偕忘(xié) 属予作文以记之(sh)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阴晦 惘然 莫名其妙 迟疑不决B炊烟 阔绰 郑重其事 神色张惶C恭唯 鄙夷 十拿九稳 与日具增D箫索 祭祀 致之不理 朦朦胧胧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好的,你不要断章取义故意挑毛病。B他对人从来都是彬彬有礼。C他喜欢在众人面前自吹自擂,还边唱边跳,总会赢得大家的阵阵欢呼。D他擅长写像新月一样柔美的诗,她擅长勾勒雨丝一样细腻的画,他们若是合作一幅古诗配画,那真是相得益彰啊!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前景。B“中华文化湖南行”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伟人故里锦绣湖南”为主题,举办了文化讲坛、书画精品联展等。C“十三·五”期间,根据总体工作部署,我国将对近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清净的环境,也会始终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回答)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常平:官仓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C讽富人自实粟 讽:劝告D徙洪州 徙:迁移,迁徙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A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C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3下列句子中,与“甫冠,名闻四方”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B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C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D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鱼)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出任越州通判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C曾巩二十岁刚刚出头的时候,名声就传遍了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D曾巩在齐州做官时,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治理的中心,百姓生活富足,夜不闭户,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怀疑与学问“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文章开头引用程颐、张载的话,有何作用?2从选文看,怀疑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对做学问有何重要意义?3文章第段划线句中“怀疑”“思索”“辨别”三个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文章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5你能为课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吗?五、诗歌鉴赏(共5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2画线句子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六、语言表达(共10分)这是一封义正词严、情感强烈的信,体现了雨果先生正义的立场和爱憎分明的情感。其中反语手法的运用尤其精彩。请你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种心情。(200字左右)七、作文(共40分)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虚构的人和事,本单元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人物描写有血有肉,如果于勒又去找菲利普夫妇,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续写,字数6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