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滕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测试题.docx
-
资源ID:77091654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滕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测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喧哗(huá) 眩晕(yn) 玉雏儿(chú)B瞅瞅(chu) 嬉笑(x) 贝勒府(lè)C哄笑(hng) 煞白(sh) 侍候(shì)D忌讳(huì) 落子(lào) 呷了一口(y)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wù),便是敬。B丰功伟迹!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qiè)。C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zhé)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z)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B听到老师不点名的批评,小明如坐针毡,感到十分难过。C春游的路上,同学们叽叽喳喳,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D华山以险闻名天下,走在山梁上,就是再大胆的人也难免战战兢兢,产生恐惧感。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央视朗读者节目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B近日,10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遇导游强制消费和辱骂一事引起了泰方关注。C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D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诗歌默写。(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你的_、你的_。(2)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5)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予书俱。(节选自黄生借书说)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腰白玉之环_(2)媵人持汤沃灌_2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B归而形诸梦 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3用“/”给下面的句子标注停顿。(标注两处)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6正处在求学阶段的你读完两文后,有什么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课内重点语段阅读。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2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3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4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5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6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7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2本词为咏史怀古之作,你认为它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活动经典】毕业在即,请你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班长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魅力和壮阔。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七、作文(共40分)作文。中国梦,若耀眼的火炬,点燃我们奋斗的激情;像深邃的星空,激发我们奋进的壮志;似皎洁的皓月,照亮我们拼搏的征途也许逐梦的岁月异常艰苦,逐梦的道路坎坷不平,但只要我们心底深藏梦想,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止,梦想之花就一定会绚烂绽放。请以“我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