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docx
-
资源ID:77092209
资源大小:27.9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j) 伦敦(lún) 看护(kàn)B水藻(zo) 垂柳(chuí) 着落(zháo)C暖和(huo) 宽敞(chng) 澄清(chéng)D狭窄(zhi) 发髻(jí) 镶边(xing)2、字词积累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搓捻缭亮霹雳翻来复去B烘托葱茏询职人迹罕至C优雅伶仃劫掠沉墨寡言D宽敞点缀倜傥妄下断语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无数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奔赴抗疫一线,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B一想到在今天的贝尔格莱德奥预赛上,中国女篮100:60大胜韩国,我就无比兴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C母亲节那天,小微送给妈妈一大束康乃馨,妈妈满心欢喜地说:“这花这么漂亮,真是美不胜收啊!”D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8日在北京说:“咄咄逼人从来不是中国的传统,国强必霸压根不是我们的选择。”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观看长津湖这部电影,使我对抗美援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B集团采取了有效的节水措施,这一季度的用水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一倍多。C我们写作记事文章的时候,要记真实的事,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切忌无病呻吟。D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感触很多。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填空。(1)观沧海的作者_,_(时期)政治家、军事家、_。(2)次北固山下的作者_,_代诗人。(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_,字_,_代大诗人。(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选自_ ,作者_,_代著名_作家。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甲】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论语>十二章节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去后乃至 从始至终B尊君在不 传不习乎C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D饭疏食 饭来张口2翻译文中两处划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甲】句翻译: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委托别人来。”理解:友人没有及时赴约,还当着元方的面辱骂陈太丘,但友人在被指出错误后马上悔改了,元方头也不回进门,也就表明原谅他了。B【乙】句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理解:温习旧知识,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中间的关键步骤是深入思考,融会贯通,这样才可以成为老师。3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与<论语>十二章(节选),你认为共同提倡了一种什么样的美好品质,请分别结合两则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红鸡蛋刘成龙窗外,呼的北风裹着雪花漫天飞扬,窗内熊熊的灶火烘着棉被暖气洋洋。回到乡下老家,我重温拥被烤火的乡村生活,与父母拉着家常,沉浸在温暖如夏的气氛中。突然,“笃笃笃”的敲门声响起,母亲起身开门,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伸进头来,继而扬起红扑扑的苹果脸,甜甜地喊:“福奶奶,给您送红鸡蛋哩。”我一看,小姑娘胳膊肘里挎着一只竹篮子,满满地装着鲜红鲜红的鸡蛋,一脸温甜的笑容。母亲招呼着:“杉妹子,快进来烤烤火。”被称为杉妹子的小姑娘又是甜甜一笑:“不啦,我还要去送蛋哩。”说着,侧身带上门,迈着欢快的步子踏雪而去。母亲对我说:“杉妹子的嫂嫂生了个小宝宝,送蛋哩。”老家这个风俗,依然未改啊。自女儿肚子初腆,娘家就张罗着把鸡蛋腌在坛子里,浸着盐,浸着八角五香,还浸着鲜红的朱丹,严严密密地腌半年。出坛之后,鸡蛋红红艳艳,剥了红壳,那红清清亮亮地渗在蛋白里,咸里带着微微香气,粉里带着隐隐酸味,看看闻闻,就叫人生津舌动,吃时细口咬,舌尖舔,舍不得一口呑下去。偷懒的岳母娘常常省了腌制这一环节,把鸡蛋煮熟,蛋壳上涂些红墨水,红倒是很红,那味道就差远了。讲面子的娘家一般都不偷懒,都精心地腌红鸡蛋。到了打三朝酒那天,岳母娘就让小舅子挑着红皮竹箩,欢天喜地送到女婿家去。宴席开到红辣椒炒杂碎下饭时分,就将红鸡蛋盛在红盘子里,挨桌端上,嘴馋的当下剥了慢慢品,顾家的就兜在袋里,留给家里人尝味。宴席之后,就一家一家地送,全村一户也不漏。这次,杉妹子送到我家的鸡蛋就是精心腺过的,有点粉,有点酸,有点香,有点甜,咸淡适口,不老不嫩,还有一点麻辣味,腌的功夫十分到家。母亲将它切成几小块,我们小口小口地咬,诸般味道留在唇齿间,好久好久了,余味还在舌上。小时候,我也多次送过红鸡蛋。那次,侄子出生,母亲叫我去送红鸡蛋。母亲早就把院子里的人家数了。我却问:“晒簟丘那户送吗?”晒簟丘那户是莲嫂,她与母亲曾骂过架,一直结仇没搭话。见我问,母亲头也没抬地说:“送。”我又问:“亭子端头那家送吗?”亭子端头那家叫英婶,她家的菜园子与我家的菜园子接壤,有次挖土,英婶向我家这边多挖了两锄,母亲不让,反过来向她家多挖了两锄,两人狠闹了一回,因此我才问送不送。母亲说:“告诉你了嘛,都送。”在乡下,田埂接连田埂,屋檐搭着屋檐,磕磕碰碰的事情不少,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也蛮多,吵起架来,有时锣鼓铙钹一齐响。可是在喜事降临的时候,谁都忘了恩仇,谁都忘了纠葛,而把自己的每一份喜悦都送给每家每户分享。其实,又何止是喜悦呢。在乡村,一家有难、有苦、有悲,全村男女老少不管曾经有过什么是非,有过什么恩怨,都搁在一边,尽各自的一份力帮忙。记得有一次,我在水塘边玩,高兴过了头,不小心一脚掉了下去,小伙伴们全都傻了眼。晒簟丘的莲嫂正在田里锄地,听到“扑通”一声响,扔了锄头,没命地跑来,她一个女人家,从不识水性,前脚还没稳,却直往水里扑,呛了好几口水,终于把我拉了上来。现在想来,那正是莲嫂天性中的那一份善良,母亲叫我送那份红鸡蛋,也许是为了回报,也许是同一村人的同一种苦乐,哪会斤斤计较陈芝麻烂谷子的恩怨呢?这就是乡情浓郁的乡村,这就是纯朴厚道的乡亲。在外面奔波,尝过了许多炎凉世态,回到乡村,才真切地觉得乡亲们有一颗至真至纯而透明澄澈的心。此次,我带着妻子孩子回家,外面是呼呼的北风,风中夹雪,我烤着火,吃着杉妹子送来的红鸡蛋, 身上与心中都热热乎乎的。身上,我已烤着炭火取暖;心中呢,我凭依老家充满浓浓乡情的老风俗取暖。1课文内容及常识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_,文章的线索是_。文章是用第_人称写的;文题中“鸡蛋”的“鸡”的第六画的笔画名称是_。2文章第写道:“老家这个风俗,依然未改啊。”句子中“风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个风俗在文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风俗的具体内容:_。现实意义:_。3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文章最后一句“身上,我已烤着炭火取暖;心中呢,我凭依老家充满浓浓乡情的老风俗取暖。”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各是什么?五、诗歌鉴赏(共5分)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2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寄北”是因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B“涨”字富有动态,既写出了巴山水注人秋池的夜雨情景,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绵绵。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情景。D诗中最后两句诗人实写自己的经历,抒发了诗人在他乡时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依照下面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提示:请以“大海”“天空”为喻体)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_,那么_;如果说_,那么_。七、作文(共40分)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