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诸城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预测题.docx
-
资源ID:77092691
资源大小:28.4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诸城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预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荆棘(jí) 竹篾(miè) 修葺(qì) 火塘(táng)B晶莹(yíng) 喷香(pn) 陡峭(du) 露宿(sù)C麂子(j) 暮色(mù) 撵走(nin) 驿路(yí)D菌子(jn) 折损(zhé) 恍惚(hung) 简陋(lòu)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蹬三轮 绕圈 荒辟B夜盲症 塌败 闲聊C直僵僵 欣然 枯髅D滞笨 愧作 惶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刚走到门口,我就闻到了从房内飘出来的一股清香的龙井茶。B李娜在法网公开赛中夺冠,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此事,喜悦与自豪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C我躲在季节的角落里,沉醉于文字带给我的温暖。D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我们看到了志愿者们灿烂的笑容和欢乐的歌声。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理解性默写。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地准备情形的句子是:_描写战士矫健雄姿,以及行军迅速的句子是:_描写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_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哪一句诗文,并解释该成语:_表现木兰不慕功名利禄的句子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选自王文成公全书·何陋轩记,有删节)【注释】蔡:周代古国。上国:国都。詈:骂。郁:阻滞。莳:栽种。信:同“伸”,伸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有龙则灵 灵:_(2)因名之曰“何陋” 名: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3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两处)昔 孔 子 欲 居 九 夷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5【甲】【乙】两文都从_、_、_三个方面阐明了“陋室不陋”。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拓展阅读啊,黄河母亲孩提时代,就听大人们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后来又听老人们常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心中窃想,黄河一定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一定比我邻近的运河还要长,还要宽,如若不然,怎么不唱运河在咆哮呢?黄河也一定离我家很远,不然为什么说不到黄河不死心呢?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到了山西吉县。朋友告诉我,这里离壶口瀑布不远了,劝我去看看。我想,不就是瀑布么,有什么好看的?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诺日朗瀑布,千溪万壑争风流;云台山瀑布,水落银丝绣碧潭。黄河,以它那浑浊的面目,难道瀑流还能比得上这些地方的壮观和神奇么!怀着这种疑问和不屑,我来到了壶口。一下车,便触到了黄河的气息。静静的鹅卵石,静静的大山,不规则地排列在河床上,排列在蓝空中,像是守卫着黄河母亲,又像是时刻准备接受母亲的洗礼。黄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磨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仿佛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庞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我沿着新修的扶梯下到谷底,只见河道至此形成30多米的落差,向上仰望,一线蓝天,人如在一个巨大的壶中,显得格外渺小,飕飕凉风不寒而栗。黄河巨浪凌空而落,撞击在石床上,又飞溅在半空中,激起一团团云雾,霏微霞雯,红黄蓝绿,斑斑驳驳,恍惚中,晴空现出道道彩虹。水珠迸在脸上,清凉如洗,让人怀疑:这就是那浑浊的黄河水么?谷底如飞壶倒悬,真不知天公什么时候煮开了一壶沸汤,热浪冲腾,未曾饮,每个人的心扉已然升腾了,飘飘欲仙。唯有此时,你才能真正懂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来之笔!冲浪发出隆隆巨响,像晴天霹雳,像隆隆战鼓,又把人从梦幻中唤回人间,催人奋进,催人猛醒,如饮醍醐,一切都变得那么高昂、那么振奋、那么热烈。此时此刻,我想,每个游人的耳旁都会无一例外地响起那首威武雄壮、荡气回肠、响遏行云的战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当年的勇士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最后解放,乘着一艘艘木舟,在红旗的指引下,奋臂击波,冒着枪林弹雨,胜利登上了彼岸。那一朵一朵闪亮的浪花,不就是流淌着的烈士们的碧血么?从谷底上来,站在高处远看河流的气势,用“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势贯长虹”“气势磅礴”“雷霆万钧之势”等名词来形容只有逊之而无不及。这时,我才觉得,平时看上去温驯的黄河,竟是如此的粗犷,如此的奔放,如此的壮观!它似怒发冲冠,一泻千里,冲刷尽民族的耻辱,洗涤尽民族的泪水,载着中华民族的豪情,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滚滚向前!向前!啊,我此时才感悟到,为什么老百姓说“不到黄河不死心”!我爱黄河,我爱母亲!“黄河之畔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不到黄河不死心”,是老百姓的壮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哲人的豪言。滚滚黄河,确是中华民族豪迈性格的浓缩和精括,确是中华儿女英勇气势的体现和表达。试问,有了这种万险不辞、一往无前的气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会远么?1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就在那一刻,我眼前突然冒出了一幅幅幻影。3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选文以“啊,黄河母亲”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韩愈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B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C晚春一反晚春迟暮之感,诗人体物入微,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万紫千红之春光,寥寥几笔,使人耳目一新。D晚春一诗“杨花榆荚”因“无才思”,无法为“晚春”添色,只能像飞雪一般失落的漫天遍野地飘舞。2韩愈这两首写春天的诗,虽然表达的情感不同,但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用相同手法抒发内心不同情感的。六、语言表达(共10分)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1)登幽州台歌作者_,字_,_ (朝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2)望岳作者_,字_,自号_,唐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其诗被称为“_”。(3)登飞来峰作者_,字_,号_,江西临川人,_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4)游山西村作者_,字_,号_,越州山阴人,_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5)己亥杂诗(其五)作者_,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_ (朝代)思想家、文学家。(6)我国的“五岳”是指_、_、_、_、和_。“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_。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位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动情地说:“我们做父母的其实特别希望孩子有帮父母做点事的举动或想法,哪怕只是倒一杯水,扫一次地,我们心里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甚至是特别的感动”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