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试卷.docx
-
资源ID:77093168
资源大小:27.4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栋梁(dòng) 干涸(gù) 坍塌(tn) 帐篷(zhàng péng)B遮拦(zh) 呼啸(xiào) 缝隙(féng) 慷慨(kng ki)C溜达(da) 戳坑(chu) 微薄(báo) 刨根问底(páo gn wèn d)D酬劳(chóu) 乍看(zhà) 鲜嫩(nèn) 沉默寡言(chén mò gu yá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造访 响清 静默 抖擞精神B捷毛 幽谷 昏鸦 幸甚至哉C淅沥 宽敞 喉咙 花枝招展D萧瑟 端庄 郎润 不知不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填空。(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句子是:“_,_?” (3)子夏曰:“_,_,仁在其中矣。”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范文正公仲淹字希文,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塑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乃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数茎,醋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公在南都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未尝解衣而寐;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刻苦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张光祖言行龟鉴)【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三省吾身_ (2)饭疏食_(3)未尝解衣而寐_ (4)为文章论说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入 少 盐 暖 而 啖 之 如 此 者 三 年3翻译下列句子。(1)或昏怠,辄以水沃面。(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结合甲乙两篇选文,谈谈对你做人和学习方面的启示。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父亲的长笛赵文静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女儿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3请品读文中的画横线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4试简要分析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D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2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选文中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怎样理解这句话?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励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请以“与 相伴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书写清晰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