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docx
-
资源ID:77094535
资源大小:28.2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B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C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D手把文书口称敕(shù)2、选出下列对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傅雷的第一封家书写于傅聪意志消沉之时,目的是劝慰儿子面对情绪的起伏跌宕,要泰然处之。B傅雷教育儿子傅聪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C保尔听说地球的存在并不像圣经说的那样只有五干年,就向神父提问,遭到神父的毒打。D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参了军,他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迅速成长,当上了团区委书记。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抓住了主要矛盾,就牢牢把握了事物发展方向。认准的、看好的事情,毫不犹豫、毫不放松地去抓去干。否则,迟缓犹豫、畏手畏脚,走一步退三步,就会错失战机,贻误大事,让“有所为”变为“无所作为”。所以,该“有所为”时,就要“敢为”“快为”。ABCD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B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C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诗文名句积累。(1)阡陌交通,_。(陶渊明桃花源记)(2)_,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3)_,胡为乎泥中?(式微)(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关雎)(5)蒹葭苍苍,_。(蒹葭)(6)青青子衿,_。纵我不往,_?(子衿)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乙】核工记(节选)宋起凤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注释】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司更卒:更夫。桴:鼓槌。应门:应声开门。度:揣测。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舣(y)舟:停船靠岸。乃尔:如此这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尝贻余核舟一:_(2)诎右臂支船:_(3)负卷帙踉跄行_(4)有客凭几假寐_2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4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他们共同具有的妙处。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现代文阅读。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地球上最近的一次大型动物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如果说河流是地球的动脉血管,那么这些大型动物就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动脉固然重要,但毛细血管同样很重要,它们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地方都有机会获得宝贵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的生长。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研究人员发现,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万吨。海鸟和洄游鱼类也会把来自海洋的营养元素带到陆地上去。同样拿磷元素来说,300年前每年都有15万吨磷元素被带上陆地,如今这个数字下降了96%,只剩下大约6000吨了。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各国政府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1选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绝大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3“大型动物不但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价值,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从生态价值的角度看,选文第段形象地把大型动物比作地球的“毛细血管”,请说说理由。五、诗歌鉴赏(共5分)古代诗歌阅读后面小题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这是一首情深意长的_(题材),作者在颈联中巧妙的借用浮云和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表达了对朋友的_。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的表达效果。3发挥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六、语言表达(共10分)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我们看到了庄子的力辩、惠子的巧辩,他们都是能言善辩的高手。下面,我们也来训练一下语言的表达能力吧!八年级(3)班的王昌同学最近遇到了麻烦事:他经商的父亲赔钱了,欠了一身债,不想让成绩中等的王昌上学了。王昌同学的学业就要被毁掉了, 请你为他尽一份力吧!(1)如果班上派你去和他的父亲见面,你打算怎样去说服他的父亲让王昌继续上学呢?_(2)他的父亲被说服后,你若是王昌的班主任,你会怎样劝他努力学习,力求上进呢?_ 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清晨到黄昏,黎明到深夜,每一天,时间的长短都一样。同样的一天,可能因心境的不同而变得短暂或漫长:或是因为欢欣愉悦、沉醉专注、依依不舍,这一天似乎转瞬即逝;或是因为担忧牵挂、百无聊赖、翘首以待,这一天让人度日如年。无论感觉过得快还是慢,每一天都在生命里,不可替代。请以“这一天过得真_”为题,从“快”与“慢”中任选其一填在标题横线处,使标题完整,写一篇60065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与要求:注意写作内容的时间段,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充分表现某种心理状态及缘由;请勿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文中勿出现真实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