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卷.docx
-
资源ID:77095014
资源大小:27.0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珠海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遗嘱(sh) 颁发(bn) 仲裁(cái)B刹那(shà) 翘首(qiáo) 悄然(qio) 屏息(bng)C凛冽(liè) 着舰(zhuó) 娴熟(xián) 镌刻(jun)D巨额(é) 咆哮(páo) 轨迹(gu) 舰艉(wi)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读PPT,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B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C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D大臣们在不可思议、前所未有的喧闹声中,正襟危坐、呆若木鸡。3、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郭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创办一流州中的好建议。B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C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D峰环水抱的达州,高高低低的房屋琳琅满目。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B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入,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1)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2)乱花渐欲迷人眼,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使至塞上中“_,_”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4)龟虽寿中,表现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的诗句是:_,_;_,_。(5)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的句子是:_,_。_,_。青林翠竹,四时具备。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桷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节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黄门公: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南迁:贬谪到南方。梧藤:梧州、藤州。鬻(yù):卖。觕(c):同“粗”。饮酒但饮湿:饮酒只是饮它的水分,不用品味它的味道如何。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 解:_(2)怀民亦未寝 寝:_(3)共买食之 食:_(4)尔尚欲咀嚼耶 尚: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3小闻在读甲文时发现其句式、节奏等方面很有特点,有种难以言说的美感,请你试着帮他表达出来。4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猴年说猴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选文略有删改)1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下面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远诗,写一个妇女对远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B一、二两句是环境描写,“庭中”二字暗示这是深闺中的环境。C三、四两句写思妇面对繁花似锦的景象,以花寄情。D结尾两句是丈夫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2请赏析“馨香盈怀袖”中“盈”字的表达效果。六、语言表达(共10分)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 , ; , 。七、作文(共40分)请以“重拾信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叙写具体,内容充实,以情动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