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
资源ID:77096978
资源大小:44.2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白羊肚手巾 肚:dù 肚皮B二十里铺 铺:p 地名C东山的糜子 糜:mí 黍类 谷物D米酒油馍 馍:mó 黍米面饼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赋予 湛蓝 拙劣 挑拔离间B舆论 徜若 协商 误入歧途C襁褓 堕落 干予 狂风骤雨D狡辩 枷锁 祈祷 阳奉阴违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B这道难题,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C每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D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意。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 )A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B我们认真倾听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和感人的报告。C参加这次义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妇女和小孩。D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都在仔细地检查天气的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2)芳草鲜美,_。(陶渊明桃花源记)(3)_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4)持节云中,_?(苏轼江城子)(5)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_)(6)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论语八则)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感受古人对桃花的喜爱,并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桃花凡言草木之花,矢口即称桃李,是桃李二物,领袖群芳者也。其所以领袖群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桃色为红之极纯,李色为白之至洁,“桃花能红李能白”一语,足尽二物之能事。然今人所重之桃,非古人所爱之桃;今人所重者为口腹计,未尝究及观览。大率桃之为物,可目者未尝可口,不能执两端事人。凡欲桃实之佳者,必以他树接之。桃之未经接者,其色极娇,酷似美人之面。所谓“桃腮”、“桃靥”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非今时所谓碧桃、绛桃、金桃、银桃之类也。此种不得于名园,不得于胜地,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复有其乐。噫,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凡见妇人面与相似而色泽不分者,即当以花魂视之,谓别形体不久也。然勿明言,至生涕泣。(丙)桃花溪 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1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其所以领袖群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B闻之,欣然规往 武陵人之偶入桃源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色为红之极纯D此中人语云 “桃花能红李能白”一语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今人所重者为口腹计,未尝究及观览。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咸来问讯”可看出村人对桃花源外的生活很感兴趣,但习惯了桃花源的生活而不愿离开。B碧桃、绛桃、金桃、银桃之类的桃子一般都是嫁接过的,口感往往较好。C乙文由花朵娇艳美丽但花期很短的桃花联想到那些红颜薄命的女子,并为其感到惋惜。D桃花溪这首诗从远到近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由实入虚,构思布局新颖巧妙。4桃花派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孙沫评价“桃花溪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此将中哪些内容来自桃花源记?所表达的情感又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文章分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2016年7月14日,美国众议院以306票对117票通过一部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商家可自主选择标识形式,使用文字、符号或用智能手机读取的二维码都可以,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将有权知道他们的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根据该法案,美国农业部将在两年时间内制定具体的标识方案,并出台相关执法程序等。美国政府此前并不要求强制标识,理由是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那么,转基因食品该不该强制标识呢?正方:转基因食品至少跟传统食品一样安全。科学家培育转基因作物时,能确切知道转过去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这样就能知道转基因作物同传统作物在成分上是否有本质区别,有哪些不同的成分。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将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我们对杂交出来的作物基因信息基本上是茫然无知的,无法预知其可能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有更大的把握。目前,被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检验,在安全性上是不用担心的。由于检测成本所限,传统食品反而做不到这一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有何必要?反方:有两种亲本存在,大自然理论上也可以自行产生出它们的杂交品种,人工杂交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但转基因可不一样,在自然演化下,一个物种的基因自行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概率接近于零。人类这是在人工制造出新的物种,本身就蕴含着新的风险。一个基因很可能有多个功能,在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时,科学家很可能只了解其部分功能,这意味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能给将来一切可能的转基因食品背书吗?对批准的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恰是一种对科学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体现。正方:转基因作物当然有风险,就像传统作物有风险一样,关键在于,转基因作物的风险是否显著大于传统作物?如果不是,凭什么把转基因食品单独拉出来强制标识?由于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部分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存在没有根据的恐慌与负面评价。如果强制标识,会强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因此必须反对强制标识。还应该把“转基因农业”改名为“精准农业”,以弱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增加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反方: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有疑虑,不是很正常的吗?在某种意义上,转基因作物是新创造出来的物种,人们不随随便便接受一种新物种为食物,恰恰是刻在基因上的自我保护本能在起作用,也是一种合适的慎重态度。以为改称“精准农业”就能消除这种疑虑,太天真了吧?在强制标识之后,认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人,可以选择吃;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疑虑的人,现在可以选择不吃,将来观念改变了也可以选择吃。两不干扰,有何不可?正方:强制标识会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对穷人不利。强制标识不仅是标注一行字或一个符号,还需要检测,实施起来成本太大。因为一种食品往往包含多种成分,逐一检测是否转基因,一次检测就是一大笔费用。如果消费者愿意对非转基因食品支付溢价,厂家会主动标识“非转基因”投其所好。反方:如果你生产的食品某些成分的原料是转基因作物,你会不知道?标注一下有多大成本?至于检测,也不是那回事。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抽样检测来确认商家有没有在标注上作假,检测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选自南方周末·第一争议2016年07月26日)1“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这一争议是由什么新闻事件引发的?正反双方从哪三个方面展开辩论?请简要概括,完成提纲,不要求字数一致。2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A正方认为,一般来说,传统育种方法杂交出来的作物的基因信息是没法辨别的,而转基因作物的基因信息是可以确切知道的。B反方认为转基因就是一个物种的基因在自然演化下自行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C正方认为“转基因农业”改名“精准农业”能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D反方认为强制标识不会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3辩论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以下面的句子为例,分析双方多次使用反问的表达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4结合上面辩论中的相关言论,分析产生下面实验结果的原因。美国科斯坦尼格罗教授用实质相同的苹果对消费者进行了对比实验:试验一:在标识“非转基因”的苹果和无标识的苹果中,人们愿意多付38.6%的钱购买非转基因苹果。试验二:在强制标识“转基因”的苹果和无标识的苹果中,人们愿意多付94.2%的钱购买无标识苹果。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卖炭翁的作者是_,诗歌讲述了卖炭翁_的悲惨故事。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1)策之不以其道( )(2)才美不外见(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未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祗辱于奴隶人之千 ( )七、作文(共40分)(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 ”“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