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评估预测题.docx
-
资源ID:77099006
资源大小:28.4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评估预测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翩然(pin) 龟裂(jn) 农谚(yán) 销声匿迹(nì)B劫难(jié) 蟾蜍(chán) 褶皱(zh) 风雪载途(zài)C缄默(jin) 狩猎(shòu) 山麓(lù) 海枯石烂(làn)D赌注(d) 砂砾(lì) 腐蚀(shí) 鸟臀目(diàn)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灼热 焦灸 独踞苍穹B急湍 倾泻 瞬息万变C浮躁 打嗝 色彩变换D精致 敞篷 名幅其实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B传统文化节日是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C昨晚下了一场雨,学校操场上拖泥带水的。D“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修编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相传。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B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_(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_(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_(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有声。余问故,阍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邮馆:驿站旅馆。砉(hu)然:象声词。阍(hn):守门的人。良: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余问故_(2)不胜惊错_(3)鼠何名老虫_(4)不寡矣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足发笑。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城中安得有此兽?(2)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4“余惊错欲走”是因为什么?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壶口瀑布(节选)梁衡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旋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禁。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料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1用原文的话说说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观察视角观察到的景物景物特点俯视河中之河(1)(2)(3)(4)由上而下再向上碎为水雾,升起彩虹惊险(5)(6)千姿百态3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2)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从描写手法角度分析)4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那么描写这次经历在文中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5选段在对壶口瀑布的描写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乙】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释】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口食:口粮。糇(hóu):干粮。糇粮:泛指饲口度日的粮食。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 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可使”句:是说马吃了地黄后,膘壮有力,毛色光亮,可以光彩照地。对上面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种心理是反常的,却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B乙诗是一首五言古诗,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C乙诗中的“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突出“人不如马”,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D甲乙两首诗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没有直接发议论,寓情于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用了典故并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做了传神的描绘。六、语言表达(共10分)试结合社戏一文拟写对联。(只补全下联)上联:月夜行船观社戏下联:_七、作文(共40分)比喻论证,是指通过打比方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比喻说理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应注意: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请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一个作文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