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考试题.docx
-
资源ID:77100785
资源大小:29.2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考试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坍塌(tn) 腐烂(f) 困厄(è) 可望而不可即(jí)B稍逊(xùn) 麾下(hu) 窗棂(líng) 锲而不舍(qì)C宽宥(yòu) 矗立(chù) 窄窄(zhi) 抽丝剥茧(b)D承蜩(tiáo) 骈进(pián) 惊骇(hài) 红装素裹(gu)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而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读现代诗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ABCD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C成语“鸡犬相闻”“三顾茅庐”“一鼓作气”分别出自桃花源记出师表曹刿论战。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B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C在不断的求解和发问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D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用诗文原句填空。(1)谁言寸草心,_。 (孟郊游子吟)(2)无可奈何花落去,_。 (晏殊浣溪沙)(3)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浊酒一杯家万里,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举杯邀明月,_。 (李白月下独酌)(6)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予独爱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8)野芳发而幽香,_。 (欧阳修醉翁亭记)(9)暮春时节,落花缤纷,虽溶入泥土,却催生着另一轮的绽放,这种死而不已的精神正如龚自珍己亥杂诗里所说:“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甲】诗的作者是_(朝代)的刘禹锡;【乙】文的作者是_(人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属予作文以记之。3下列对两篇作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作者酬答朋友而作,【乙】文是作者应朋友邀请而作。B【乙】文和【甲】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后的心酸和愤懑之情。C【甲】诗颔联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人生哲理,做到景、情、理三结合。D【乙】文由写景抒情转入议论,含蓄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4两篇作品都与作者被贬的经历有关。【甲】诗联尾句和【乙】文末句在收束全篇,情感表达上有些异同。相同点:联系写作缘由,【甲】诗和【乙】文都表达了(1)_的情感。不同点:【甲】诗尾联句还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依然(2)_的人生态度:【乙】文末句则表达了作者虽“处江湖之远”,却依然对“古仁人”怀着(3)_之情。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让中华文化焕发新活力康岩近日,第58届“亚广联奖”评选揭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获得“电视娱乐节目奖”。这档节目能获此殊荣,在于它挖掘古籍中蕴含的精神财富,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提炼、展示,为古籍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了范例。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钟鼎金文、简册帛书,到手抄印刷的书籍手卷、线装书册,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承载着中华儿女丰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养分,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古籍从历史深处走来,包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为人处世之道。比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讲述的是从政为官要心系百姓安危冷暖,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比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号召干事创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彰显担当。推动古籍保护传承,不仅可以保存历史记忆、赓续中华文脉,更能让古之精华为今所用,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新元素、开拓新境界。我们要细化措施,运用科技手段,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促进中华文化焕发新活力。推动古籍保护传承,要细化古籍保护措施,提升古籍整理研究能力。首先,要开展古籍普查,摸清古籍资源状况。2020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评选并公布了第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累计收录古籍13026部,命名20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次,要改善古籍保存条件,确保古籍资源安全。再次,要提升古籍修复能力,对濒危古籍更要抢救性修复。另外,要根据不同类型古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防止低水平重复。推动古籍保护传承,还要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采用智能化古籍脱酸增强装置对整本古书进行脱酸加固处理,让面临风化消失风险的古籍“重获新生”。江苏省以“珍贵古籍数字资源集成”为基础,统筹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把各种古籍文化展览从线下搬到线上,让读者在“云端”就能感受中华古籍之美。推动古籍保护传承,更要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实现“古为今用”。准确把握古籍文化内涵,在古今之间实现“搭桥”“联心”“融通”,将古典价值融入当代表达,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从典籍里的中国到国家宝藏,从上新了!故宫到唐宫夜宴这些“活”起来,“动”起来、会“说话”的古籍,既能迸发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又能带给人们精神给养和智慧启迪,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思想动能。留存在中华大地上的的古籍,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成为我们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把古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选自2022年5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若为选文第段添加论据,下面哪一句合适?为什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请简析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五、诗歌鉴赏(共5分)我会读:根据提示,完成诗歌联读任务。【甲】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乙】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戍鼓:戍shù楼上的更鼓。戍,驻防。长:一直,老是。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创作背景】公元759年九月,唐朝大将安禄山、史思明率部叛乱,杜甫与几个弟弟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读诗策略一:读懂“景语”中的“情语”】(1)析手法。参照“示例”,分析【乙】诗中划线句子的作用。示例:【甲】诗中“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边塞月夜的情景:惨白的月光笼罩着大漠,泛起霜雪般的寒光。两句诗渲染了空寂凄清的气氛,烘托守边将士们内心的孤独凄凉,因此触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读诗策略二:借助诗歌意象、创作背景,理解内容情感。】(2)探意象。参照“示例”,结合“创作背景”,探究【乙】诗中“月”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思想情感。示例:【甲】诗中,战士们久处苦寒凄凉的边塞,月明之夜闻听芦管之音勾起思乡之情。仰望明月,遥望故乡,思念亲人。诗中的“月”这一意象寄寓了思念家乡、亲人、厌恶战争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10分)冬日离去,暖春中一觉醒来,你会( )发现大自然已开始分配工作了【 】小草,就交给细密的春雨去染绿吧;繁花,就交给殷勤的蜜蜂去细数吧;群星,就交给淘气的萤火虫去点亮吧; , 。(1)填入第处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竟然 B、突然 C、虽然 D、果然(2)请第句的【 】内填上正确的标点。【_】(3)“繁花,就交给殷勤的蜜蜂去细数吧”这句话有语病,请改正。_。(4)请在第句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式句意相同。_。七、作文(共40分)题目:品它千遍也不厌倦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