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题.docx
-
资源ID:77101508
资源大小:26.3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提分题.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点缀(zhuì) 乌桕(ji) 屋檐(yán) 憔悴(cuì)B吝啬(lìn) 祷告(do) 预兆(zhào) 竦峙(sng)C并蒂(tì) 迂回(y) 孪生(luán) 喧嚣(xio)D须臾(y) 赏赐(cì) 嘈杂(cáo) 菡萏(dà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相宜 鉴赏 性子很燥B确凿 讪笑 滑稽可笑C丑陋 碎裂 来势汹汹D嫉妒 篱笆 攒成小球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据说王羲之用尽十八缸水,墨染洗砚池,最终练成书法大家,他这种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B一样米养百样人,所以人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是正常现象。C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公安机关又成功抓获了一名畏罪潜逃二十年的杀人嫌疑犯。D几十年如一日,他一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些壁。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个学校的领导共同出席了这次大会的开幕式。B他对自己在期末考试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充满了自信。C据统计,全世界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接近约10%左右。D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们深切地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你知道哪些咏雪的佳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_,_。(2)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写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荀巨伯,东汉颖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远:路途遥远,可译作远道前往,值:适逢。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郡:这里指城。既:已经,以后。谓曰:对说。汝:你。独止:一个人留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2)太丘舍去 去:_(3)大军至 至:_(4)不忍委之 委: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2)宁以我身代友人命。3方正,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4请结合上面两篇文言文的具体内容,分别说说“友人”“荀巨伯”两人对朋友有何不同?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节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概述文章叙述的事件。(2)说说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作用的理解。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3)第段划线句子属于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4)第节划线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请简单说说。五、诗歌鉴赏(共5分)诗词理解。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寄北”是因为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B“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它所创设的是一个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D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归期的问与答,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时对亲友的思念之情。2本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请作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1)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贸险。()(2)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紧和不可能的化身。()(3)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砰砰地跳动。()七、作文(共40分)作文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茶香,妈妈的饭菜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明确文体,不能写成诗歌。不少于600字。 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点、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