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试卷.docx
-
资源ID:77103316
资源大小:28.2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试卷.docx
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尧舜(yáo shùn) 梗塞(gng si) 管夷吾(wú) 杵(ch)B傅说(fù yuè) 俸禄(fèng lù) 孙叔敖(áo) 虞(yú)C胶鬲(jio gé) 姬昌(j chng) 百里奚(x) 畎(qun)D枯槁(k go) 押解(y jiè) 衡于虑(l) 蹴(cù)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表现诗人的chóng (A.祟 B.崇)高理想与爱国精神。诗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历史的回溯 (A.sù B.shuò),叙述诗人的家世、出身以及辅佐楚王的经历;后半部分书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甲 (A.历程 B.里程),通过神游天地寻求真理而不得的陈述,表达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乙 (A.琳琅满目 B.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摇曳多姿的艺术想象, 丙 。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创作了文采绚烂、结构恢宏的不朽诗篇生动表现了抽象的意识和诗人高洁的志趣ABCD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ABC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1)槲叶落山路,_。(温庭筠商山早行)(2)_,_。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3)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4)_,_,尔来二十又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5)补充默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_,_ ,_,人不寐,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遗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闭。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注】丐:乞讨。褐:粗布衣服。营营:内心不安。方寸:内心。适:恰巧。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蹴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尽则更出( )因市一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弗得则死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C或衣以出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D忽自悟以一袍故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自 得 袍 之 后 不 衣 而 出 则 心 系 念4翻译下列句子。(1)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5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朗读下面句子时,加点词该用什么语气?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嘻,吾几为子所累矣!(2)对于他人的给予,【甲】【乙】两文中的“乞人”最终都选择了拒绝,这样的选择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颜景龙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有删改)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2第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段作简要概括。4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词牌名是“南乡子”,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均属于辛弃疾的“壮词”。B上阕前两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C下阕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英雄壮举,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D该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表达了作者渴望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懑之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推荐经典】你校将向来访的美国交流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七、作文(共40分)作文鲁迅先生说:“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拿自己的故事与他人的故事重新组合,就可以产生新的故事,就会产生特色,就是一种再创造。观察你身边的普通人,写一两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表达你对生活的某种认识或感受。题目自拟,600字左右。